正文 第九百五十八章 太子的消息(1 / 2)

大明神武十五年正月十五發生在沈陽的造反事件震動了整個東北官場,這可是朱宏三當了皇帝後第一次宮廷政變,並且政變的主體還是朱宏三最為信任的新軍將領,所以朱宏三對整個東北的新軍都不相信。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中,朱宏三一直躲在禁衛軍軍營中,雖然他不露麵,可是錦衣衛緹騎四處,從遠在黑龍江的巡撫衙門,到把守山海關的駐軍,所有趙國棟的親信嫡係全部被抓了起來,都關在沈陽大牢中詳細審問。

隨著案件的逐步審理,朱宏三發現站在趙國棟身後的正是自己的寶貝兒子朱江。不過朱宏三對這個結論並不意外,趙國棟已經位極人臣了,這樣還要抓皇帝造反幹什麼?難道他自己想當皇帝?明朝君權已經發展到極致,不要說趙國棟在軍中不能一手遮天,就是他掌握了軍隊,這個皇帝也不是想當就能當上的。

而朱宏三出了事自然隻有他的幾個兒子有資格接位,排在首位的是太子朱海,不過朱海和趙國棟一直不遠不近,所以最大的嫌疑人就是二師出身的秦王朱江。

看到張保親信的供詞朱宏三久久不能平靜,沒想到玄武門之變能再次發生在自己身上。想到這朱宏三突然想起還有北京,朱江隻是皇位的第二繼承人,在他前麵還有一個太子朱海。朱江在沈陽這裏串通趙國棟造反,必定在北京也要有動作。以朱宏三對自己兒子的了解,朱江這小子治國不如李世民,但是心狠手辣猶勝李世民,隻要被朱江得手,朱海必定小命不保。

想到這朱宏三心中十分著急,對身邊的李承恩問道:“老李,京師可有什麼消息?”

這幾天李承恩在朱宏三身邊小心伺候,畢竟這次宮廷政變東廠沒接到半點消息,李承恩也怕皇帝秋後算賬要他老命。

李承恩聽皇帝問起北京之事趕緊躬身答道:“回皇爺,派回京師的信使已經出發,同時老奴也派出人手查看那裏出了問題,估計這幾日就能傳來消息!”

朱宏三想了想在沈陽這裏幹等也不是辦法,北京可是自己的首都,如果真讓幾個兒子搞成一團糟那在曆史自己可是實打實的昏君了。

“不行,不能等了,老李你去傳令,沈陽之事交給郭歡,讓他不要放過趙國棟的黨羽,當然也不要冤枉一個好人,今天朕就起行回京師!”

皇帝的命令就是聖旨,禁衛軍在得知皇帝的命令馬上準備好,在正月十八,也就是政變的三天後,就從沈陽出發趕往山海關。

在離開沈陽前,朱宏三為了給東北官場摻沙子,直接簡拔軍機處軍機陳名夏為遼寧巡撫,這可是整個東北第二號人物,僅次於東北總督。雖然東北三省有三個巡撫,但是現在東北的精華都在遼寧,整個東北有一百多萬漢人,大部分都在遼寧,所以這個遼寧巡撫可是位高權重。

陳名夏聽皇帝這麼安排心中大喜,在軍機處雖然權重,但是基本上已經到頭了,隻有到地方做出實績來才能再進一步入閣。

朱宏三入關的路線和當年多爾袞入關的路線差不多,從沈陽南下經過廣寧,也就是後世的錦州,經過渤海灣沿岸一係列的塢堡進入山海關。明代這裏是對抗遼東滿清的最前線,常年駐紮數十萬大軍。不過現在滿清滅亡,整個東北都是朱宏三的地盤,就連蒙古人也成了朱宏三的附庸,所以這個昔日的寧錦防線除了錦州和寧遠以外在沒有明軍駐紮。

不過作為入關咽喉要道的山海關這裏還是有大批明軍駐紮,這裏原本有一個師把守,不過這次沈陽宮廷政變,朱宏三將整個東北趙國棟的親信抓的抓關的關,山海關這裏的主官因為是二師出身,自然也被抓了起來,現在的山海關守將有副職代替。

朱宏三因為擔心北京情況,在山海關這***本沒停留,直接穿城而過,就連當地駐軍的將領也沒見。

入關後第一個重鎮就是永平府,也就是河北重鎮盧龍,這裏是北京東麵的最後一道防線,這裏也是跟隨朱宏三出關的兩師新軍的駐地,到了這裏他們的任務也算結束。朱宏三從沈陽連續走了十日,到了永平府這裏才算放下心來。

在永平府這裏朱宏三終於接到了北京的消息,還是官方消息,是太子給朱宏三上的折子,在這裏朱海將朱宏三出關這一年多的時間中北京發生的事詳細解說。最為重要的是將半個月前,也就是正月十五在北京發生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