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長夜終於過去了,晨曦透過厚厚的雲層,灑向大地的時候,卻發現濃霧彌漫。
清涼的空氣把濃霧凝成了不可勝數的微小露珠,洋洋灑灑地撒向人間,滿天都是白茫茫一片,伸手不見五指。
露珠慷慨地滋潤著當陽的北部平原,芳草萋萋,碧樹成林,鳥鳴蟲叫,一派生機勃勃、平和和諧的景象。
然而,這一切都被蒙上了一層戰爭的陰霾。
拂曉時分,蒼涼雄渾的號角聲在漢軍軍營中吹響,吹醒了沉睡的將士,也吹醒了慵懶的太陽。
吃飽喝足、一切準備就緒的六萬漢軍整裝待發,準備出征。遠處,斥候、遊哨、黑鷹衛到處遊弋警戒。
當陽百姓聞風而至,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熱鬧非凡。
他們自發地集合在漢軍大營外,攜老扶幼,簞食壺漿,夾道相送。
百姓們把麵包、雞蛋、燒餅、肉脯、幹糧、花生等家裏最好吃的食物,往將士們的手裏猛塞,噓寒問暖,牽腸掛肚,依依不舍,反複叮囑。將士們感動得熱淚盈眶,有的擁抱道別,有的磕頭感恩,有的長跪不起,場麵十分感人。
營門前,一個白發花白的老大爺帶著一個年僅十幾歲的男娃子,一手拉著一名青年軍官的手叮囑道:“建漢、建國吾兒,你們就放心大膽地上陣,奮勇殺敵,家裏的事情你不用擔心,不是還有你弟建華照顧我們老兩口嗎。荊州牧府已發告示,殺一敵者賞錢五千銖或者五畝良田,殺虎豹騎者翻倍,悉拜牙門。我兒,這是汝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光大門楣、光宗耀祖就靠你們兄弟倆了。你們兄弟倆可要給你三弟樹個好榜樣啊。等建華長大了,爹也把他送到軍營,報效國家。”
“你們在前線殺弟,我和你弟弟在後方參加義勇營,幫助搬運物資,堅守城池大營,絕部讓敵人有可乘之機。”老大爺又斬釘截鐵地加了一句。
一旁的習禎告訴劉禪,這老人名叫趙義,原來是主公劉備麾下的老兵,因受傷致殘便解甲歸田。多年來,趙義人退心不退,為人忠厚,急公好義,平時積極參加義勇營。老人一個有三個兒子,長子趙累,字建漢,現為青龍營振威部軍司馬;次子趙韙,子建國,現為青龍營奮威部曲將;三兒趙睿,字建華。
義勇營是主公劉備倡議成立的,由鄉公所組織,在農忙時幫助無勞力的軍眷耕作,戰時協助軍隊守衛、運輸物質等。
果然是滿門忠烈,想不到老人的思想竟然如此前衛先進,三兒子的名字確實超前啊,劉禪歎道。他叮囑習禎一定要照顧好老人。
劉禪對義勇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三國的古人挺有思想的,真是和書上說的不一樣的三國啊。
一名老大娘抱住她兒子—青龍營奮威部軍司馬王甫,含淚道:“兒啊,你媳婦已經有孕,王家有後了,你就放心大膽的去殺敵吧。如今劉皇叔體恤民情,寬懷仁厚,與百姓共甘苦,荊州有幸得主公治理,是我等之福。你此前立軍功得獎二十畝良田,還有不少財物,我們一家老小衣食無憂了,農忙的時候還有鄉裏的義勇營幫忙,你就放心吧。如果貪生怕死怯懦後退的話,你就不要回來了,我王家沒有縮頭烏龜。”說得王甫淚留滿麵,連連點頭。
一名年輕婦女一手引著兒子,一手抱著女兒,與丈夫白龍營虎步部假司馬盛勃依依惜別,執手相看淚眼,嚎啕大哭:“夫君啊,你可要恨恨殺敵,為我娘家的親人們報仇雪恨啊!天殺的曹軍,狼心狗肺的惡賊,竟然對吾娘家的親人狠下殺手,一村子的人,無論男女老少無一幸免。可憐的爹娘哥嫂弟弟侄兒,你們在天之靈可要保佑夫君多殺幾個敵人,嗚嗚嗚。如果你犧牲了,妾身一定把兒女都拉扯大。何況諸葛軍師和小主公都說過,陣亡將士的家眷都會得到撫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