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治國之道(二)(1 / 2)

眾人掌聲雷動,滿堂喝彩。龐德公、黃承彥、趙雲興奮莫名,讚賞之色溢於言表。

他們暗想,如真能實現這個偉大目標,劉禪便可成為千古名君。

尤其是黃承彥更是萬分激動,墨家由於公天下、兼愛、尚同、平等的理念,吃苦耐勞、嚴於律己的作風,維護道義與公理義不容辭的責任感,捍衛平民的合法、平等權益為曆代統治者、貴族所部喜,而加以刻意拋棄,甚至打壓。在他們的限製和打擊下,墨家日益式微,令黃承彥這曾經的巨子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生怕墨家有朝一日在他和徐庶的手裏消亡,他就百身莫贖,愧對曆代巨子和墨者。

劉禪看見龐德公神色略有落寞,知其所慮,微微一笑,趕緊揖手道:“要完成如此鴻篇巨著,千秋功業,萬古名器,除了諸子百家共同努力外,到時少不得借重名家之力。以名學把有型能量轉化為無形氣場價值來加持名符,方能使此宏圖偉業,功不過時,名揚千古。權伴其勢,利循德道。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萬古長青,宇宙留名!”

龐德公果然眉開眼笑,手舞足蹈,高興得像一個孩子,連連點頭道:“好說,好說!到時,名家定會全力以赴,為這一名垂千秋之偉業添磚加瓦。”

“師公客氣了!你別忘了,劉禪也是名家弟子啊!”劉禪哈哈大笑道。

“我名家的興旺發達、名學的發揚光大、名士的繼往開來全係徒孫一身了。”龐德公也哈哈大笑起來。他在心裏暗暗下了決心,要將一身絕學傳於劉禪。

看到龐德公興高采烈的樣子,黃承彥十分羨慕,也起了讓徐庶收劉禪為徒的心思,暗暗琢磨如何讓劉禪成為一個墨者,借劉禪之力振興墨家。

劉禪想了想,又道:“黃老,聽說漢初太史公司馬談著有《論六家要旨》,講得十分精辟,可否介紹一二。”

黃承彥聞言,閉目思考良久,才睜眼緩緩道:“太史公以‘有省不省’對六家思想特點進行了總評,優劣判斷標準就是簡易與繁縟、卑議與深文,‘省’即簡易、卑議,‘不省’乃繁縟、深文。一句話就是尚簡惡繁,貴卑忌深。百家學說,俱是為治理好天下,殊途同歸,有的簡約卑議而易行,有的繁縟深文而難通。陰陽家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然而使人受束縛而多所畏懼;儒家反複申明倫理等級不可變易,然而學說廣博但殊少抓住要領,花費了力氣卻很少功效;墨家主張‘強本節用’,然而瑣碎而古老,令人難以遵從;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然而嚴酷而刻薄寡恩,隻能作一時之計,不可長用;名家正名實,然而刻細煩瑣,糾纏不清,使人不能反求其意,一切決取於概念名稱卻失棄了一般常理。唯有道家能主張順應自然、有無為、有無不為。其實際主張容易施行,其學說以虛無為理論基礎,以為實用原則。”

劉禪喝了一口茶,向黃承彥頓首道:“太史公司馬談之見確實真知灼見,精辟簡要,抓住要害,自不必說。劉禪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