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幫”是我國曆史上由地域關係聯係在一起的商業集團。我國曆史上有五大商幫,他們是:晉商、徽商、浙商、魯商和粵商。
這五大商團最活躍的時期是明清,盡管形成的時間並不相同,但他們支配著我國近代民間貿易,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國經濟,構成我國民族商業轟轟烈烈的宏大景觀。
晉商,通常意義的晉商是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
晉商的興起,是與商品經濟的發展同步的。隨著商業競爭的日趨激烈,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維護自身的利益,晉商的商業組織開始出現。
起初由資本雄厚的商人出資雇傭當地土商,共同經營、朋合營利成為較鬆散的商人群體,後來發展為東夥製,類似股份製,這是晉商的一大創舉,也是晉商能夠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晉商發展到清代,已成為國內勢力最雄厚的商幫。茶莊票號正是當時非常熱門的行業。世界經濟史學界把他們和意大利商人相提並論,給予很高的評價。晉商的發展不僅給他們帶來了財富,而且也改變了當時人們多少年“學而優則仕”的觀念。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晉商稱雄過程中,一共樹有3座豐碑,那就是駝幫、船幫和票號。
駝幫從事的對外茶葉貿易。清代經營對俄羅斯、蒙古茶葉貿易的有許多晉商商號,渠家是其中一家。比渠家茶葉貿易規模更大的是被稱為“外貿世家”的榆次常家。
當年我國出口國外的茶葉主要是兩條通道。一條是從廣東的廣州和泉州出發把茶葉運到歐洲,經這條路出口的主要是綠茶;另一條是晉商通過陸路把茶葉運到俄羅斯和蒙古。
這條陸上之路在山西境內再往北運主要是靠“沙漠之舟”駱駝。當時,晉商把15峰駱駝編為一隊,10隊為一房。數房相隨,首尾難以相望。駝鈴之聲在茫茫沙漠中日夜不斷,飄蕩四野,數裏可聞。所以,晉商中經營對外茶葉貿易的被稱為“駝幫”。由駝幫所從事的對外貿易是晉商曆史上光輝的一頁。
船幫出現在清代中葉,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流通量猛增,但當時中國產銅量極低,僅靠雲南產的滇銅遠遠滿足不了鑄幣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山西商人組織船幫對日貿易采辦洋銅。介休範家就是最為突出的代表。範毓賓時期,範家的商業發展到了鼎盛時期,被人們稱為著名的“洋銅商”。
晉商在利用“駝幫”、“船幫”經商的過程中,真可謂是“船幫乘風破浪,東渡扶桑,商幫駝鈴聲聲,傳播四方。”寫下了部部艱辛的創業史。但是,山西商人並沒有隻盯著洋銅和茶葉,山西商人的最大的創舉是票號。
票號又叫“票莊”或“彙兌莊”,是一種專門經營彙兌業務的金融機構。山西票號商人,曾在我國曆史上顯赫一時。直至如今還流傳著“山西人善於經商、善於理財”的佳話。
山西商人雷履泰首創“日升昌”票號後,業務發展迅速,規模擴大,在北京、蘇州、揚州、重慶、廣州、上海等城鎮建立了分號。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山西商人紛紛效尤投資票號。
如介休侯氏聘原任日升昌票號副經理的毛鴻翽為蔚泰厚綢布莊經理,毛氏到任以後,協助財東侯氏將其所開辦的蔚泰厚綢布莊、蔚盛長綢緞莊、天成亨布莊、新泰厚綢布莊、蔚豐厚綢緞莊均改組為票號,並形成以蔚泰厚為首的“蔚”字五聯號,沒過幾年,便大獲其利。
從此以後,晉商群起仿辦,往往於本號附設票莊。票號的發展,大致在道光年間為興起之時,當時全國51家大的票號中,山西商人開設有43家,晉中人開設了41家,而祁縣就開設了12家。
經營票號的山西商人,對我國金融貿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首先,山西商人資本的發展,使山西商人聚集了大量的貨幣資財,讓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回家鄉,促進了山西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全國商品物資的交流,加快了我國自然經濟解體和商品經濟發展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