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產業一直是我國重要的民族支柱產業和出口創彙產業之一,對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外彙儲備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國自1994年起就已成為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但是,我國出口的紡織品服裝主要是以中低檔產品為主,在世界高檔紡織品市場中的競爭力相對較低。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紡織產業的低成本競爭優勢正在喪失,並不斷受到東南亞等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威脅,而且,紡織科技在產業國際競爭中的作用日益凸現,相比之下,我國紡織企業的科技投入、科研層次、研發能力等都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高能耗”、“重汙染”、“低效率”的生產方式還沒有徹底改變。盡管我國紡織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並在產業經濟總量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但是,與國際成熟的紡織產業集群相比,我國紡織產業集群多屬於基本要素集聚型和價值鏈集聚型,整體創新能力不強,具有明顯的初級階段特征。此外,隨著後配額時代國際紡織品貿易自由化進程的逐步推進,我國紡織產業的出口增長潛力必將進一步釋放,但“量增價跌”似乎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總之,由於我國紡織產業具有較高的外貿依存度,所以紡織產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僅事關紡織產業的發展大局,而且影響著國民經濟的全局,甚至關係到我國國際關係的穩定與發展。因此,當前有必要係統評價我國紡織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競爭潛力和國際差距,積極探尋我國紡織產業的發展戰略和具體措施,以促進我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快速提升,以期能夠更好地應對後配額時代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依然盛行、各種非關稅壁壘層出不窮的國際競爭新形勢。

本書以紡織產業為對象開展我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作者創新性地提出了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模型,並構建了一套我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體係,在此基礎上,從資源、市場、管理、科技、相關產業、政府、環境和不確定因素等八大方麵對我國紡織產業進行了全麵係統的分析評價,最後,從企業、行業和國家三個層次提出了提升我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發展戰略,並詳細探討了它們的具體實施措施。

本書在撰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中外文資料,特向所有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感謝。本書的出版還得到了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王淳主任、劉雲輝編輯等在繁瑣的成書過程中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並認真訂正,在此,特表示衷心的感謝!

此外,作者還要特別感謝河南理工大學的王麗萍老師,她在整個成書過程中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想法,並在百忙之中審閱了全部書稿,沒有她的無私幫助,本書難以順利完成,在此,特表示衷心的感謝!

最後,本書的出版還得到了河南理工大學企業管理校級重點學科基金的資助,在此,也表示深深的感謝。

由於時間倉促和作者水平所限,本書一定存在不少缺點和錯誤,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李創

2007年2月於河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