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成功經營的啟示 (3)(2 / 3)

在絕大多數公司,質量控製就是在生產線終端對成品進行檢查,對不合格產品進行修理或幹脆扔掉。戴明說,這樣做代價太大,而且對提高質量幾乎沒有什麼刺激作用。他建議在裝配線的各個階段監督產品的質量,以發現長期存在的問題和不斷提高質量的辦法。

他的諄諄教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工業崛起的一個關鍵性因素。

1950年,日本科學家和工程師工會邀請戴明去講課,他的質量管理方法迅速在像日產公司和三菱公司這樣的大公司中風靡開來。日本除了用他的名字設立了戴明獎之外,日本天皇還親自授給他勳章。

20世紀80年代,日本汽車和電子產品充斥美國市場,美國工商業界才終於認識到戴明管理方法的可取之處。不久,在華盛頓特區度過整個職業生涯的戴明周遊全國,四處舉辦研討會,向美國公司傳授質量福音。他在93歲高齡壽終正寢時,工作日程仍然排得滿滿的。

4.盧肯斯公司的麗貝卡?盧肯斯

麗貝卡?盧肯斯是美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工業公司的女總裁。對她來說,1825年是最關鍵的一年。那一年,在她丈夫生命垂危時她身懷有孕,丈夫要她接過他的工作,管理他已故的父親創辦的布蘭迪萬鋼鐵廠和鐵釘廠。盧肯斯同意並經營了24年之久,把它變成了美國最好的鍋爐鋼板製造廠,在美國500家工業公司排名榜上名列第395位。這是美國最古老的、至今仍在運作的鋼鐵廠。

盧肯斯是一位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的總裁,她曾親手做過多筆買賣。在1837年經濟蕭條期間公司收入銳減時,她留了一些存貨,然後派職工維修工廠或讓他們到她的農場去幹活,沒有解雇一個人。流動資金花光後,便把農產品發給工人們抵做工資。在她的商業生涯即將結束時,她寫道:“當時每個方麵都存在著困難和危險。如今再回首往事,我也對自己當初的大膽感到吃驚。”現在鍋爐鋼板已成為不動腦子抄襲別人做法的同義語。但是,盧肯斯是真正的鋼板的鼻祖。

5.美國麥當勞連鎖店創始人雷·克羅克

企業成果=原材料×設備×人力

人力=人數×能力×態度

我們都知道麥當勞快餐店的“S、Q、C”精神,但是麥當勞連鎖店創始人雷·克羅克對經理人員灌輸這一思想時,念念不忘這樣的公式,即企業成果=原材料×設備×人力,同時又強調人力=人數×能力×態度。他諄諄教導各個部門的經理:連鎖店的生存與發展必須盡善盡美,公式中的任何一項都關聯著連鎖店的生存。仔細分析一下,不難發現,上述公式用的都是“×”,而非“+”,表明某一因素為“零”,其結果就是“零”,而項項優秀則成果特別大。為了改進設備,促進產品規範化,麥當勞公司1961年成立了研究發展室,購置了先進的機器和電子設備。公司最早實現了使用電腦計時來控製炸薯條的顏色,又采用自動配料機來取代人工將芥末和番茄醬塗在肉餅上,為了讓做肉餅的牛肉脂肪含量不超過15%,采用了脂肪試驗機進行檢驗。為保證質量,公司要求牛肉原料不能含有內髒等下水,必須挑選精瘦肉,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所有分店的配料都相同。至於各種操作規程和細節也有詳盡的規定。

為了保證及時供應顧客,快餐店竭盡全力在“快”字上下工夫,要在50秒鍾以內製做出一塊牛肉餅、一盒炸薯條和一杯飲料。法式薯條炸好後7分鍾,烤好的牛肉出爐後10分鍾賣不掉就必須扔掉。為了提高生產速度,克羅克在餐廳專門設置了生產控製員,根據觀察的情況,向製作烤肉、飲料和炸薯條的師傅喊出生產數量,廚師可以根據他喊的數量生產加工,這樣顧客就能在50秒鍾內吃熱氣騰騰的漢堡包。餐館也不會浪費大量不太新鮮的食品。為了改善態度,克羅克規定,男人必須每天刮胡子,修指甲,工作人員不留長發;婦女要帶發網。顧客一走要清理桌麵,凡是丟落在客人腳下的紙片等東西,要馬上撿起來。為保證員工能力的提高,克羅克於1963年,成立了漢堡包大學,校方負責訓練、審核“麥當勞”和加盟店的經理,並負責進行有關“S、Q、C”基本原則的培訓。學校的學生人數平均每班25~30人,每年上課16~20周。對經理人員的挑選,克羅克要求經理人員須懂人際關係學,善於接待顧客,接受過漢堡包大學的專門訓練,並獲得“漢堡包學”的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