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Money 投資篇 (3)(3 / 3)

我不禁替她擔起心來,但身邊卻馬上有朋友開玩笑地說,搞不好老太太就是時來運轉,隨便就能挑到一隻飆股呢?而前一陣子,有不少股票型基金都募到爆,一些投資人看到新聞,就更要搶那些買不到的基金,結果,剛巧碰到次級房貸事件,不少人因此被殺得七葷八素,荷包大失血。

這就令人想起1929年華爾街股市大崩盤前,當時的美國人和現在的台灣省民眾一樣,也是堅信明牌。一次,老肯尼迪找人擦鞋,沒想到連擦鞋童都在向他報明牌,後來,老肯尼迪就決定不投入股市,因為“連擦鞋童都能預測”的股市,就已經有風險存在。在股票市場上,一般投資大眾似乎都很難拒絕“追高殺低”的舉動,常常也有不少讀者要我報明牌。沒錯,當別人說這隻股票會漲的時候就去買,有時候的確會小賺一筆,但常常也會因為國際局勢的變化而陷入套牢或賠錢的風險。

說真的,“有時賺,有時賠”的操作模式,想要投資致富真的很困難。外資法人投資股市較具專業知識,他們可以通過期貨、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進行避險;而散戶資金有限,有時真的賭對一次,但卻因為隻投資二十幾萬,隻賺到一兩萬,還得繼續不斷再投資,那麼,10次下來,到底能賭對幾次呢?如果沒有避險工具,那麼,投資風險可就比外資法人大多了,也因此,投資股市必須注意三大事項:

1.不做不熟悉的商品

如果你對自己所投資的股票都不了解,隻是聽明牌或趕熱潮搶買,很容易就會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麵,尤其現在各式各樣的金融商品推陳出新,如果不花時間了解就貿然投資,很容易就會讓自己栽個大跟頭。

2.要知道自己的風險是什麼

很多人都知道,隻要能夠在股市中嚴守紀律“買低賣高”,投資就能獲利,但人性往往最終選擇“追高殺低”。所以,在投資之前,一定要把最壞的結果先設想好,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籌碼。

3.千萬要量力而為

杠杆操作[5]絕對不能過大,有些大學生或是社會新人會因為想要短線獲利而融資杠杆操作,一旦看錯方向,就會犯下多年必須還債的錯誤,千萬要量力而為,才能穩紮穩打。

[1] QDII是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的首字縮寫。它是在一國境內設立,經該國有關部門批準從事境外證券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業務的證券投資基金。—編者注

[2]美國彭博資訊公司(Bloomberg)是全球領先的數據、新聞和分析的供應商。—編者注

[3]指平時不一定頻繁進出股票,而是等到利空事件發生時,待股市恐慌性下跌時分批逢低承接,就能以較低的成本持有股票。而此時,如果你運用的是閑錢作投資,股市回檔的時間就不會對你造成壓力,而等到股票價格回歸理性時,再分批獲利出場或長期投資,等於壓低投入成本,也是一種可以參考的投資策略。—編者注

[4]擦鞋童理論(Shoeshine Boy Theory):1927年由肯尼迪政治家族的約瑟夫·帕特裏克·肯尼迪(Joseph P. Kennedy, Sr.)提出,是一種股市理論,指當擦鞋童都在討論股票投資的時候,就是股市交易達到最高峰之時,之後就可能會下跌。

[5] 杠杆操作是指用最少的資金投入獲取同類現貨市場幾倍以上的投資收益。—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