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Money 保險篇 (2)(1 / 3)

而終身醫療保險為“補貼型”,與普通的醫保並不衝突,保障利益的包括終身享有的住院津貼、重症監護津貼和住院前後門急診醫療費用,依各家規定而有所不同。當然,除了終身型醫療險之外,目前市麵上還有其他替代險,比如:“賬戶型終身醫療險”、“一年期醫療附約”或是“倍數型終身醫療險”可以選擇。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終身醫療險都改用賬戶型,也就是說可能繳費年限固定,但保障醫療終身,重點是醫療給付金額不能超過賬戶上限。如果被保險人去世後賬戶金額沒用完,可以將差額留給受益人。

“賬戶型終身醫療險”的優點是:“用不完的保額還可以領回”,當然,越年輕買就越便宜,因此有不少父母親會幫“新生兒”投保,可用最便宜的保費,幫寶寶準備百萬醫療賬戶。但是,此類終身醫療險也未必能提供一生的醫療保障,因為此類產品都有明確的保險金額,一旦給付保險金達到這個額度,那麼無論被保險人的年齡是多少,終身醫療險合同就會終止。

但是,如果您的預算真的很有限,千萬別就此放棄保障,可以先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劃算的保障,等到日後有多餘的收入,再一步步補足,千萬別拿自己的生命保障去賭運氣,這是我一直強調的。這時,您可以考慮“定期醫療險”,就是以一年期為計,分為“實支實付”或“日額給付”。“實支實付”,就是在保障住院期間的醫療雜費,如夥食費及輸血費等。但在投保時,一定要注意挑選會“保證續保”的公司,也要挑住院醫療及雜費給付較高的保險公司。規劃時要參考病房費用的支出外,更重要的是臥病時其他看不到的支出,像是因病無法工作的薪金損失、照護費用(看護費或照顧的家人的薪金損失),以及一旦風險發生,隨之而來的房貸、生計費用等。

最後,也要提醒大家,買健康險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是一次就把未來80年的風險全買斷。除非你有大量的金錢,否則,應該還是在生活中留著該有的儲備金。如果薪水有限,可以先從基本保障做起,並且在收入改善後逐漸補強。總之,該有的保障一定要先做,千萬別為錢來賭自己的生命!

用“保險”存小孩的“教育金”

我在大陸的網站上,看到一個有趣的信息,一位媽媽巨細靡遺地把小孩從出生到念大學,包括補習、買書、零用錢的費用加起來,至少要49萬人民幣。不同省份的媽媽們看到網站上的資料後,直喊著:“不夠!不夠!根本不夠!”

而我台灣的朋友Amy最近也生了第二個孩子,隻聽她每天在算,大女兒上幼兒園,每個月就要19 000元台幣的學費;小兒子以後要請保姆,一個月要18000元台幣保姆費;每年還要給保姆一個月的年終獎金;大女兒現在下課後還要學鋼琴,YAMAHA班一期就要6 000元台幣;小兒子還要奶粉跟尿布錢,算下來一個月光是小孩的費用就要5萬元台幣。

“還沒算他們以後的教育費呢。”Amy苦笑著說。

“別擔心,孩子自然會帶財來!”我除了安慰Amy之外,也開始帶著她找出適合的保單。沒錯,現在養小孩的費用真是越來越昂貴,尤其,大學錄取率屢創新高,大學學曆幾乎成為社會新人的必修學分。但以教育部近幾年公布的大學學雜費為例,最高漲幅就達5%,如果從小孩一出生就開始存錢,如果能再運用複利與時間的效應,的確可以為子女存到不少教育費。

現在有不少父母投保“還本型壽險”與“變額萬能壽險”來為子女準備教育金,前者因為子女年紀小,不但保費便宜,而且還本期限較長,可領回的金額更多,這筆保險給付就可作為定期的教育費用,有不少父母是運用這樣的保單幫子女累積教育金。

但是,購買“兒童保單”要注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