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用“豁免保險費”附約
運用保單為子女籌措教育基金,都是一二十年的事,如果父母中途發生意外,交不出保費,子女權益一樣受到損害。因此,投保人最好加保“豁免保險費”附約,如果父母為投保人,萬一發生意外,就可以免繳保費而保單依然有效,父母們在規劃保單時千萬可不能忘記。
2.兒童保單,“保本”為要
學費年年漲,如果父母運用保險來存教育基金,可根據自己的理財屬性,作最適合的資產配置組合。但因近年學費最高漲5%,可以以5%為最低目標,但保本穩健獲利為要,風險不能太高,或是一味追高。
3.要先幫孩子作好“醫療險”的規劃
現今小孩的奶粉錢都不是一筆小數目,特別是子女在成長過程中的醫療費用和教育經費已經成為現代家庭最大的兩項支出。很多父母,急於幫孩子作教育金的規劃,卻忘記要先幫孩子作好醫療險的計劃,萬一小孩生病或發生意外,就沒有完善的醫療保障。
不過,有不少父母見別的父母買什麼也給自己的孩子買什麼,沒有考慮家庭實質的收支情況,結果在孩子的保單上支出過大,導致家庭經濟緊張異常,自己的保障也受到了影響。在現在的年代,養兒未必防老,養老有時甚至要防兒,應該要先作好完善的規劃,若財力不足也可漸進式地補強,才能真正為自己的家人打開一張安全的防護傘。
買兒童保單的三大迷思:
1. 大人本身沒保險
2. 繳不出保費
3. 追求超額收益率
買“投資型保單”要注意什麼?
我還記得,一位保險界的老前輩告訴我,當年保險界預定保單利率高,動輒6%、7%。台灣一些設計不錯的保單一推出之後大受歡迎,在停單前夕總是非常熱銷,曾經賣到整天都不需要跑業務,每天就拿著一大遝申請書等公司小姐進單。回憶起那段日子,這位老前輩似乎還沉浸在當年的成就感中。
但是,現在可沒有這麼高的固定預定利率的保單了。在市場利率快速下滑的環境下,壽險公司無法負擔原本承諾的高預定利率,於是投資型保單誕生了。投資型保單不僅可以將投資風險轉移給客戶,也可以連接到股票、債券、基金等相關理財工具。
投資型保險商品和傳統保單的最大不同點,就是要由保戶自負盈虧,自己來承擔投資風險,所以,當然不一定適合每位消費者,尤其是擔心無法保本的投資人。因為很多人都認為,買保險怎麼可以賠錢呢?
但投資型保單最大的優點就是既能擁有保障,也能夠投資,因為投資型保險具有“保險”的成分,且給付條件、費用結構也與一般投資商品截然不同。所以,如果你有“保險”的需求,也想運用有限的資金來作投資,投資型保單是不錯的選擇;但如果你隻有“投資”需求,卻沒有“保險”的需要,那不妨直接去購買股票、共同基金、結構債券等。
目前,不少保險公司都把投資型保單當主打商品銷售,因此消費者不論是到銀行,還是遇到自己認識的壽險業務員,可能都會聽到投資型保單的推介。在投保的時候,要注意以下的問題:
1.別因為人情或一時衝動而購買保單
一般來說,保險金是長期的負擔。買保單之前,應該先檢視自己目前的保險保障需求與收入狀況,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再購買投資型保險商品。買投資型保單不能用“聽”的,千萬別為了人情而購買根本不需要或不適合的商品,同時也要確定自己在短期內無資金需求,以避免保單中途解約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了解保障與儲蓄的比例
投資型保單可以用較少的保費成本,買到較高的壽險保障。因為投資型保險中,壽險保費的收取采用的是自然保費[1]的方式,應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