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一保單年度的目標保費費用率是否過高?
b. 目標與超額保費的配置比例是否合理?
c. 所繳的保費被扣除的費用是否過高?
d. 購買時,應要了解保障與投資的比例。
投資型保單所繳的保費並非完全拿來投資,有部分是作為保障,另外還有部分被保險公司扣掉手續費、傭金。所以,最好請業務員提供建議書,並試算給保戶看可能的結果。
3.別隨意終止原有的保單
保單也有其時間價值投資,因此,勿隨意聽信業務人員勸誘而任意終止原保單來轉保新的保單,要確認了解轉換前後的保障內容與保費負擔的差別。投資型保單必須自負盈虧,必須先問自己在投資虧損時是否可以承擔,再來選擇合適的保險商品。
4.先了解解約能拿回多少錢
投資人買一張保單若想中途解約,可以領回多少錢,是很重要的信息。一般來說,投資型保單持有越長,可投資金額會越大,如果回報一直保持在不錯的正值,獲利穩定,未來可以領回的金額也會比較高。若以投資型保險商品作為投資理財規劃,應著重長期績效及保障,若投保的是前收型投資型保單,費用收取集中在前幾年,如果剛好處於行情低檔,投資淨值縮水,貿然解約隻能拿回為數不多的保單賬戶價值,很不劃算。
因此,購買投資型保單,建議視為“長期資產”來規劃,不要任意解約,這是投資人必須了解的信息。千萬要記得,投資型保單絕非保證“穩賺不賠”,購買投資型保單也必須考慮“風險”,才能讓您“保障”與“理財”兼顧!
“豁免保費”的運用技巧
Linda是一位很盡職的單親媽媽。她的前夫離棄她,而且沒有提供任何生活費用。她一個人又要上班賺錢,又要帶小孩,即便是這樣,她靠自己的努力,還是受到老板的重用。現在Linda的女兒開始上小學了,為了多賺點錢,Linda下班後還兼職翻譯。一方麵可以多賺錢理財,另一方麵又可以陪著自己的小孩,還可以準備晚餐給孩子吃。
每個月多了些錢,Linda馬上為自己跟孩子買了20年期的終身壽險主險,並附加醫療險及防癌險等。Linda的主險、附加險年繳保費合計為5萬元。沒想到的是,後來Linda患了乳癌,需要經常住院治療而被迫辭去工作,雖然原先投保的防癌險及醫療險還能適時發揮保障的功能,翻譯工作的收入也能暫時提供家中的夥食費,但還有其他的家庭開銷和房貸要繳。更重要的是,每個月她還要繳自己及為小孩投保的保費。
說真的,如果她出了什麼意外,自己的壽險保單還能提供給女兒一段時間的保障。但問題是,在她還活著的時候,她就已經開始繳不出保費,如果再這樣下去,她自己的保單非常有可能停效,女兒的保單可能要中斷或打折扣。保費變成了沉重的負擔,Linda真是傷透了腦筋。
其實,Linda當時在購買保單的時候,忘了幫自己的保單附加繳費20年期的“豁免保費附約”。其實,當時的她隻要每年再支付1 800多塊台幣的保費,萬一發生符合保費豁免的條件時,無需再繳保費,就可以享有完整的保障。而所謂的“豁免保費”,就是指在被保險人發生失能、全殘期間,或經醫生判定“生命末期”期間,即可免繳續期的保險費。如果,Linda當時記得多附加一個“豁免保費附約”,她就可以比較安心地養病了。一位朋友的哥哥,買了20年期的還本儲蓄險,但繳了3年的保費後,就發現患有甲狀腺癌,之後就未再繳保費,卻領了10年的儲蓄險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