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股市掘金,穩中求勝——麗人冷靜炒股票(1)(1 / 3)

對於一個天生有較好的理性思維的女性來說,對各種不同類型的事物往往都有高度觀察力和分析能力,但女性天生會帶有很感性的東西,在理財中會有感情用事、目標飄忽不定、遇事不果敢的時候。新時代的女性就應該沉著冷靜,需謹慎選擇股票,在股市中當賺得一定利潤時要懂得適可而止,蝕本時也要懂得當機立斷,時刻留意財經消息,穩中求勝,從股票中獲得收益。

股票已融入我們的生活

從1990年中國股市重新開啟至今已有20多年,上市公司從最初的幾家發展到目前的1610多家。股市的漲漲跌跌隨時牽動著每個投資者的神經。截止6月底,兩市股票賬戶總數為14010多萬戶,其中有效賬戶數為11970多萬戶,股票總市值超過20萬億元。直接和間接參與股市的人數占總人口的10%以上。

參與股市投資的人數如此龐大,與股市相關的產業也是蒸蒸日上。股市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普通公民,無不投以關注的目光。恐怕再也找不到一件事情,能夠像股市這樣,吸引著這麼多人的參與和關注。

回想十多年的炒股經曆,崔平女士感慨地說,我們現在已經離不開股票了,股票已融入我們的生活。

00年之前,崔平對股票一竅不通,隱隱約約覺得股票這個東西跟毒品一樣,沾上就得傾家蕩產,內心實際上是極度排斥的。後來,先是禁不住同事的“蠱惑”,拿了幾萬塊涉足股市。那時,正是牛市的開始階段,她是個菜鳥,什麼都不懂,買了個中國銀行(3.02,0.07,2.37%),想不到時不時漲停,在單位還得了個“中國小姐”的稱號。後來,她悄悄告訴老公,凡是前麵有中國兩個字的,肯定是好的。

看著賬麵資金不斷增加,崔平的心思蠢蠢欲動起來,現實的誘惑擊碎了她的理智。她,作為資本市場裏一條最底層的小魚,幻想著從凶險的大鱷大魚嘴裏撿點食物碎屑,改善改善夥食,卻忘記了和大魚並行的危險,義無反顧地遊進了資本的海洋。從入市的20多萬元,到最後賬麵達到近70萬,她的貪婪和滿足達到了頂點。

然而,後來股災發生了,至今在正式的場合,她還沒有聽到人說這場從高峰到穀底的垂直運動是場股災,她們都躺在穀底,無法動彈,因為已經沒有能量,她們隻希望哪天,有一絲陽光能夠照進這個穀底,讓她們恢複活力。

“陽光總在風雨後”。09年開始,股指開始慢慢往上爬。她們這些躺在穀底的蝦米,也慢慢拱起了身,她暗暗告誡自己:戒貪戒躁。股指從底部開始往上抬的過程中,她隻持有一個股票,堅決不動。從最低處的8元多,到3400多點的時候漲到了近50元。

“撥開雲霧見青天”。成功解套後,她和老公商量了一下,兩個人共同研究股票,基本上就是選擇那些業績比較不錯,曆年牛市或者反彈中行業的龍頭股票,當然,堅決回避大盤股,由她按照總金額的30%建倉,漲了按照漲的部分減持份額,先落袋為安,跌了10%,就補5%的倉位。通過這樣的同盟約定,盡管是小打小鬧,操作比較謹慎,但是避免了比較大的風險。

說實話,炒股已經成為了她們的一種樂趣,哪天不開市,總覺得生活少了點什麼,就像湖南人吃飯菜裏不擱辣椒一樣難受。當然,鑒於資本市場的凶險,她們所投金額不大,操作也保守謹慎。她們的要求不高,隻希望在股市能夠獲得的收益高於物價漲幅指數就可以。

她們常說,炒不起房,隻能炒炒股,就當是生活的一種娛樂,娛樂時代嘛!

現在是市場經濟,人們都是市場經濟下的棋子,必須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進行分配與反分配的遊戲。隻要你生活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就必須進行分配與反分配的遊戲。有人會說,我不炒股、不炒樓,樓價漲不漲、股票漲不漲和我沒有關係,其實,不管你炒不炒樓、不管你炒不炒股,樓價、股價都和你有關係。你不炒它,它就炒你。樓價、股價升了,如果你手中沒有股票和房子,你就相對變窮了。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股票、房子可以成為財富分配的工具。作為分配財富工具的房子和股票,它們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買賣房子、股票用的是錢,錢自己不會增值,一塊錢就是一塊錢,它不會多一毛,也不會少一毛。錢增值的最簡單方法是把錢存到銀行裏去,如果一年的存款利息率為3.09%,在沒有利息稅的情況下,100塊錢,一年後,可以變成103.09元。如果有人借走你的存款,去買房子、和股票,讓房子和股票的價格一年漲20%,存錢的人錢相對變少了,持有股票、房子的人錢變多了。

房子、股票漲,最終會導致柴、米、油、鹽一起漲。房子漲了,柴、米、油、鹽的生產者、經營者的成本一定會漲,他們轉移成本的唯一方法是漲價,不漲價,他們沒有辦法生存。股票漲了,一方麵,由於賺錢效應,炒股的人多了,生產的人自然就相對減少,生產的人減少了,產量就會少,產品的價格自然就有上漲的要求。另一方麵,炒股的人賺了錢,他們的消費能力會上升,帶動價格的上漲。這些都會直接、間接影響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