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她還想著跌下去的基金總有一天會漲回來,可來勢洶洶的暴跌讓她也害怕了,要知道,她投資的50萬是從銀行貸來的,光利息就得花去一個人的工資還多。她也谘詢過在銀行工作的朋友,是否贖回基金?但朋友建議她持有,因為已虧了20%-30%了,這時贖回可能就會造成實虧,她想想也是。後來就越套越深,奧運會後更是跌得一塌糊塗,她和愛人幾個月都不敢打開賬戶看基金淨值了,怕自己一時無法承受。兩人白天還強作歡顏,在眾人麵前談笑風生,到了晚上卻整夜整夜地失眠,吃舒樂安定,李梅倒隻吃了一個多月,可她愛人至今還得靠吃安定入眠,那種痛苦一般人難以想象。
現在李梅兩口子心情平靜多了,也看淡多了,農村有句俗話:“虱子多了不咬人!”差銀行貸款的人多著呢。李梅是上證指數5900多點時買進的,今年春節後她打開賬戶看看,指數型基金虧損63%,股票型基金虧57%,最少的也虧了40%多,總共虛虧了35萬多元。
李梅有些心有不甘,總琢磨如何才能盡早翻本,她也知道能翻本的唯一辦法就是低位補倉,但她已欠了一屁股的賬,上那兒借錢去?
其實,基金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權利義務不對等的委托理財關係。在這個委托理財關係中,基民,即理財委托人,將資金以購買基金份額的形式投入基金;而基金,即受托理財人,則按固定比例收取申購、贖回的手續費,以及管理費、托管費,但並不對投資收益作任何承諾。換句話說,隻要基民把錢交給基金,基金就有固定的收入;而基民不隻沒有確定的收入,而且,無論基金投資賠了多少,基民都得無條件按份額分擔。基民唯一可以作出的選擇就是“用腳投票”:當你發現基金將你的錢虧掉太多時,你可以申請贖回,即拿回你賬戶中剩餘的錢。
如果您是一個極度厭惡風險的投資者,那麼您可能更喜歡投資在條款中明確承諾保本的基金。不過,如果我告訴您,即使承諾了保本的基金也未必真的能保本,您是不是覺得被忽悠了呢?
實際上,基金公司並沒忽悠您。隻要仔細看看條款,您就知道原因了。
首先,保本基金承諾保的“本”往往是發行初期基金的麵值。比如,您在某保本基金發行時,以1元的價格購買,那麼這1元錢就是您的本金,是基金承諾不會虧損的。但是如果您在基金運作一段時間後,以1.10元的價格申購了這隻保本基金,那麼您這1.10元的本金就不在基金承諾的保本範圍之內了。
其次,保本基金條款裏往往還會規定保本的期限。比如,某保本基金承諾在基金發行一年後保證本金不損失。如果您在基金發行時購買了這隻基金,但是在持有僅僅半年的時候急需用錢將其贖回了,那人家也不會保證您的本金不受損失。
所以在選擇保本基金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開動腦筋!雖然不排除2008年時,有些保本基金確實能保證年化10%甚至20%的收益率。但是您也千萬別被低風險蒙住了眼睛,錯過了投資其他收益更高的投資品種的機會。
可能這時候您會說,我不追求保本,我選基金最看重的是每年的分紅。那我也要告訴您,您可能也被忽悠了!
進入2010年以後,我們遇到了曆史上最大的基金分紅潮,很多基金都推出了分紅方案。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基金公司的收益確實不錯,它希望通過分紅向基金持有人分享收益。但更多的基金公司卻往往隻是為了通過高分紅來吸引更多的客戶。
所以說,是否分紅不應該影響您買不買某隻基金。
基金投資應避的錯誤
如果采用基金定投方式作為退休金積累的工具之一,那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思考,同樣是做基金定期定額的投資,為何有人大賺,有人卻要賠錢?其實,這個差距的關鍵原因就在於態度和執行過程。
楊萍投資基金完全出於偶然。
2006年8月的一天,因為一筆定期存款到期,楊萍揣著存單第一次走進市建行大廈營業部。大堂經理熱情地問她要辦什麼業務。她告訴她有一筆存款到期了,想取出利息再續存3年。經理笑了笑說,1萬元存3年去掉20%利息稅,年均收益還不到260元。如果投資基金,年收益至少20%,不算複利,3年下來獲利6000元,現在是牛市,收益還可能會遠超過預期。
楊萍問她有多大風險,她笑曰投資當然有風險,不過基金要比股票的風險小多了,因為基金是由專業的基金經理替她們理財,即使虧損也是暫時的,淨值很快就升上來。她們行不少同事買基金都賺了,不信你問問鄒姐。櫃台裏被稱為鄒姐的女業務員告訴楊萍,她2月16日以1.0535元的申購價買了6萬份博時主題,8月11日贖回時是1.3465元,現在已漲到1.4179了,半個月就少掙4000多元,真後悔。鄒女士的現身說法讓她有些動心,楊萍表示先把資料拿回去研究研究再說。
兩天後,恰好又有一筆存款到期,楊萍再次走進建行營業大廳,鄒女士又動員她辦張證券卡,先買5000元試試,半年後如果不賺錢可以隨時贖回來。“不就5000元嗎,那就辦吧。”辦完手續回到單位,她上網瀏覽了有關基金的信息資料,終於下定決心。9月3日上午買了5000份博時價值二號,下午又加買了25000份。9月4號得到博時基金的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