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投資基金,防範風險——麗人輕鬆玩基金(4)(2 / 2)

12月1日,她接到一條手機短信:博時價值增長二號基金2006年11月30日淨值1.193。這就意味著她的基金賬戶多了5790元,這才僅僅兩個月!投資收益是存銀行3個月利息的45倍!楊萍興奮得跳起來。

2007年1 15日博時二號基金首次分紅,每份分0.42元,她分到12606.3元。第一次投資就獲得如此豐厚的回報,內心的喜悅可想而知。她到建行把已存了4個月的3年定期轉到投資卡上,買了2.5W萬份博時二號。

然而,物極必反、有漲就有跌,市場給狂熱的投資者兜頭潑了一盆冷水。1月31日,楊萍經曆了投資基金以來的第一次淨值下跌,博時二號和博時主題淨值跌幅都超過了5%。2月5日再跌,僅僅一周,她兩隻基金賬戶就損失15450元,此前幾個月的收益也全部化為烏有。

在億萬投資者的追捧下,大盤一路高歌猛進。9月27日,她賣掉了4月19日買進的寶康靈活、華夏穩增、中信紅利和8月2日買進的長城品牌,回籠資金12萬多元,獲利4萬餘元。

10月16日,大盤在創下6124點新高之後,再也無力上行,便調頭向下,兩三天就跌去600多點,市場一片恐慌。她卻根據以往跌了還會再漲上來的經驗,逢低買進了10萬餘元的華夏回報,沒想到大盤隻反彈到5900多點便跌回到5500點,這時她本應果斷清倉,可又想等等再看,猶豫之間,大盤已下跌了1000點。

受從眾心理驅使,楊萍在5000點左右又進行了增倉操作。2007年12月~2008年1月中旬,股指在中石油等權重股的帶領下展開了新一輪反彈。2008年1月14日,滬指收在5500之上,深成指創19000點新高,大部分基金淨值又重回到6000點位置。這時贖回是唯一的正確選擇和最佳時機,可惜她又錯過了這一最佳時機。

此後股指一直在4000點上下盤整。如果她這時果斷贖回,還能保住本金並有2萬元的收益。遺憾的是,她再次選擇了堅守,期望會有一波像樣的反彈,可惜市場再也沒給她驚喜。上證綜指就像一架高空失控的飛機,一個勁地往下跌,11月初再創1664點新低。

楊萍女士一談及基金時就有些激動地說:“基金讓我喜,基金讓我狂,基金讓我悲,基金讓我欲哭無淚!”

基金定投賠錢的主要原因歸結起來無非有以下這麼5個常見的錯誤或誤區。

錯誤一,市場一調整就贖回

這一點我們在前文已經有所提及,基金的淨值不會一直穩定地向上走,總會遇到下跌的時候,這時是考驗投資者定力的時候。

其實,最好的應對淨值下跌的方式應該是審視市場變化原因。是市場走勢發生了反轉,還是僅僅是短暫的波動?如果無法判斷根本原因,但是對於經濟和市場的前景仍然保持信心,就不應該貿然停止扣款。

錯誤二,半年不賺就離場

基金投資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的理財行為,而定期定額投資就更需要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的理念。比如今年上半年高位進場的投資者,就會發現自己的定投越扣越賠,幹脆“願賭服輸”出場了。 其實,定投通常都要經曆完整的經濟和投資市場景氣循環期,至少五年以上,才能夠達到分散投資、降低風險的目的。

錯誤三,隻買排名第一的基金

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這句話很多投資者都聽見過,但卻很容易忽略其中所包含的意思。隨著我國基金行業的發展年頭增長,基金業績每年排名變化其實很大。定投的基金最好是可以長期戰勝大盤並超越同類基金的產品,短期回報率第一名的基金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錯誤四,“單戀一枝花”

僅買一隻基金就像把雞蛋都放在了一個籃子裏。然而,也不要以為買了不同基金公司的基金就等於分散風險,比如在三家公司定投三個基金,但都是偏股型基金,這樣就無法達到分散風險的作用。要做到真正的分散投資,就意味著基金投資組合中應包含不同區域、不同投資特性的投資標的,這樣才可以真正有效地分散風險。

錯誤五,申購後就置之不理

雖然定期定額強調的是長期投資,這也並不意味著扣款之後就可以束之高閣,置之不理了。經濟形勢的變化、市場前景的變化、基金公司或基金經理的變動,都可能導致基金業績下滑。因此投資者也要定期對基金進行檢視,並根據自己理財目標的變化,設定目標收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