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女性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人開始掌握家庭的財政大權。國際市場調查公司AC尼爾森提供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中國7成以上家庭已由25~44歲的女性掌握了“購物大權”。權力在手,該如何使其效力最大化呢?巴菲特說過:“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錢勝過人找錢,要懂得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而作為家庭中的“財政大臣”,女性在提高自己理財能力的同時,要避免出現以下的誤區。
清楚麗人理財的誤區
隨著女性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人開始掌握家庭的財政大權。國際市場調查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中國7成以上家庭已由25~44歲的女性掌握了“購物大權”。權力在手,該如何使其效力最大化呢?巴菲特說過:“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錢勝過人找錢,要懂得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而作為家庭中的“財政大臣”,女性在提高自己理財能力的同時,要避免以下幾個誤區。
1、不善投資,眼見為實心態較重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女性的理財觀念過於保守。她們對風險非常敏感,甚至懼怕。總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把控風險,還不如敬而遠之。複雜多變的市場往往讓她們缺乏心理準備。她們接觸最多的理財方式就是銀行儲蓄,投資渠道過於單一。殊不知,低風險的銀行儲蓄背後隱藏著負利率這個無形殺手。2010年是通脹盛行的一年,高達3.3%的CPI早已將當初年息2.25%的收益毫不留情地吞噬了。另一方麵,很多女性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理財過於保守,過於看重資金的安全性,卻忽略了通脹,長期下來增值甚微,甚至連本金都保不住。
麵對風險,麗人們不應退縮,要勇於揭開風險的麵紗,認清它的真麵目。徐小姐前期正是由於過於追求穩定而忽視了收益,過於懼怕風險而失去了更多的投資機會。她應該為家庭配置一定的保險產品,還應積極尋求既相對穩妥,收益又可觀的多樣化渠道,如證券公司推出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其中有穩健型的偏債類產品,也有混合型的基金產品。如果具有一定的資金實力,還可考慮投資信托固定收益類產品。不論是保險還是保守型的理財產品,都能很好地為家庭留出充足的糧食,保障家庭的未來收入。
2、缺乏理智,跟著感覺走
逛街購物是女人的天性,女人的衣櫃裏永遠少一件衣服,很多年輕女性控製不住消費欲望,容易衝動消費。信用卡的“喜刷刷”滿足了購物時的一時暢快,卻換來了“月月光”慘痛代價。對於月光族來說,日常理財遵循的是有了剩餘才會考慮儲蓄,即收入-支出=儲蓄,而正確的理財方式應該是收入-投資=支出。女性的支出彈性很大,跟朋友一起逛街,很容易被商場的促銷手段所刺激,一衝動就容易大手大腳的消費,買回家才覺醒,買的東西並不是特別喜歡,於是便束之高閣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在這個充滿了消費誘惑的時代,處處可見打折促銷、新品上市以及辦理會員卡優惠的信息。麵對撲麵而來的誘惑,理財是不是要錙銖必較,扼殺消費的欲望呢?正確地把握好開源和節流的度,就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
節流要從製定計劃開始,養成每天記賬的好習慣。製定計劃可讓麗人們熟悉家庭的財務狀況,做好支出預算,分清日常的必要支出和額外支出。再通過每天的日記賬督促計劃實施,完善計劃製定的合理性。在出門逛街前,明確逛街的目的,在必要支出之外留出部分資金用於滿足衝動消費,這樣,既不會太壓抑自己的消費欲望,又能做到合理消費。
節流固然重要,開源也不可小覷。開源就是要努力開拓增加收入的途徑。這就需要麗人們具有一定的理財眼光。若時間、精力允許,麗人們可以做一些熟悉領域的投資,比如房地產、藝術品收藏或實體店。可選擇聘用資深的家庭理財師或者可信賴的第三方理財谘詢服務機構為家庭打理資產。
3、過於依賴,不夠上進
很多女人都認為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有了一生的依靠,有老公作為家庭的“提款機”,她就可以衣食無憂,婚姻幸福了。或者有些都市麗人甘於滿足生活現狀,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和一個奮力拚搏的老公就充分滿足了。理財,跟自己無關,或者盲目聽從朋友的意見,跟著朋友買理財產品,最終卻達不到預期的收益。
嫁得好固然好,就怕這種好不能維持長久。像汪小姐這種情況,物質生活固然不匱乏,但突然遭遇變故,美好的生活一下子成了過眼雲煙。
重視“與時俱進”,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自我充電的過程。真正做到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無論人生出現何種意外,麗人們都可以堅強、獨立地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婚前公證、婚前契約等諸多以前從未出現在婚姻中的新名字,越來越被現代人所接受。如果有獨立的經濟來源、良好的投資理財能力並充分保護好自己,則大可不必為突如其來的變故擔心。而如果沒有,就給自己的未來上一道保險,真正把握家庭的經濟命脈,將家庭經營的井井有條,婚姻生活也會更加和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