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少市民難以“玩轉”信用卡
信用卡雖然已經大步走進市民的生活,但記者了解到,很多持卡人存在一些用卡誤區。究竟怎樣才能“玩轉”信用卡呢?
誤區一:隻還最低還款額
去年年底,陳女士在買家電時刷卡消費了10000多元。次月,當她收到銀行對賬單時,發現上麵寫著“最低還款額500元”,她認為是銀行提供的免息優惠還款,便按照最低還款額度還款。結果,收到下個月的對賬單時,她發現多了幾十元錢利息。陳先生很奇怪,自己不是已經按照最低還款額還錢了,怎麼還會被扣利息呢?
對於陳女士的疑問,專業人士表示,如果持卡人當期不能支付還款額,可以申請最低還款額,這樣不影響個人信用額度。以透支10000元為例,假如某商業銀行最低還款額為5%,申請成功後,隻要繳納500元就可以正常使用,但要注意的是,銀行將對未還的款項每日收取萬分之五的利息。持卡人經常忽視了這個日息,導致要支付額外的利息。
誤區二:信用卡上存錢
李女士剛辦理信用卡時沒有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有一次,她讓朋友將錢轉到她的信用卡上,因為她覺得信用卡跟普通借記卡差不多,存錢再取錢,沒什麼大不了。結果,當她用信用卡在ATM機上取現金時,被扣了費用。取自己卡上的錢竟然被扣費,這讓李女士非常不解。
對於李女士的不解,該人士表示,李女士被收取的費用叫溢繳費。信用卡不同於借記卡,信用卡存款並不計息,因而不建議持卡人用信用卡存錢,盡量確保溢繳款在100元以內。
誤區三:還款期不足一月也扣錢
今年年初,王女士與同事一起辦理了信用卡,銀行結賬日是每月20日,還款日是次月9日。她在今年1月19日消費了2000多元,她以為還款期的計算都是從消費日起到下個月的這一天(即1月19日至2月19日)。王女士說:“明明是不超過一個月還款,結果成了逾期還款。”
對於王女士的疑問,該人士表示,王女士並不清楚免息期如何計算。目前,國內商業銀行計算免息期一般跟三個日期有關,分別是交易日(消費日期)、結賬日、最後還款日。比如,王女士的結賬日是20日,最後還款日是9日,如果她在1月19日消費,則免息期是1月19日至2月9日,共21天;如果她在1月21日消費,則免息期是1月21日至3月9日,共54天。
該人士還提醒,按時還款當然好,但提前兩天還款最有保障,如果不是直接存現金,轉賬還款有可能會出現兩三天才到賬的延遲情況,要考慮到這個因素,以免逾期還款。同時,最好記住發卡行的24小時服務電話,遇到任何問題,立即打電話谘詢。
3、保持健康的消費心態
隨著信用卡日漸普及,因為信用卡的不合理使用帶來的問題也不斷出現,比如,每年“3?15”典型案例中,總會有一些案例涉及信用卡糾紛,更有許多年輕人因為使用信用卡過度消費而成了“卡奴”。對此,業內人士提醒,除了銀行係統要加強監管外,市民也要保持健康的消費心態。
“有些持卡人一個人辦了六七張信用卡,這樣肯定會有麻煩。”某商業銀行工作人員張琳說,信用卡不是借記卡,除非工作需要外,辦理過多的信用卡是消費心態不健康的一種表現。
張琳說,信用卡是一種個人融資工具,但不是免費的透支工具,甚至可以說是昂貴的透支工具。確實,信用卡是銀行根據持卡人的信用辦理,不需要持卡人抵押擔保,也不需要持卡人事前申請,為持卡人提供了一種臨時、短期、緊急、小額的融資工具。但是對於取現或者超過免息還款期來說,將萬分之五的日息、每月5%的滯納金以及各種手續費計算在內,成本非常之高,如果持卡人將信用卡作為長期融資工具而長時間無法償還,可能麵臨年均綜合利息超過80%的透支成本。
不為宣泄而瘋狂購物
“最多一次去商場買了30多件衣服,逛到最後一家商場打烊。每個月光購物就要上萬,一看到喜歡的東西就不能停手,信用卡曾經刷爆過2次,幾年下來購物花掉的錢都不敢算,想想就後怕。”在北京西單中友百貨的星巴克,喬鳳整個身體幾乎陷在軟綿綿的沙發中,不時品著杯中的摩卡。
喬鳳是北京某企業高管,在講述著自己瘋狂購物的經曆時,言語中流露著無奈。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平日家中沒有瑣事讓她操心,相反公司的管理工作經常帶來壓力。每當心裏不舒服或感到壓抑時就選擇瘋狂購物,看著一件件“戰利品”,心情就會很快好起來。於是這種在她看來“減壓、愉悅”的方式成為瘋狂購物背後的強大精神動力。在購物的瞬間感到莫名的快樂,購物也就成為她尋找快樂最好的途徑。
1、“擁有它”成為完美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