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萍當時甚至不知道保險是何物,以為隻需繳費一年即可,“權當是請徐老板喝茶了”。隨後她才發現,這份保單不但要每年繳費,還令她遭遇不少麻煩。
“就是第二年,保險公司突然通知我,代理人張某已經‘消失’了,此前兩年代收的保費也沒有交給公司,因此我的這份保單將失效。圈子裏通過張某買了保險的不少投保人也都收到了這樣的通知,被她卷走的保費一共價值400多萬元人民幣。”立萍說。經曆此事後的立萍決定退保,經過多次去香港,終於拿回部分投資款。
立萍的經曆是“地下保單”客戶中經常遇到的典型經曆:購買之初即有一定的誤導成分,還時常發生卷走保費的行為,另外由於種種原因(包括代理人欺詐),“地下保單”的理賠往往有不少波折。
即使是內地保險理財,也會出現陷阱的可能。許多保險公司為了擴大業務,在產品宣傳上可以說煞費苦心。其實,有些宣傳內容明顯帶有誤導性,保險產品的分紅主要依賴保險公司經營業績,股市、債市等投資形勢不好,保險資金的收益率就降低,最後就導致保險公司能夠給付的收益少之又少。這樣,投資者的現金回報很可能低於銀行儲蓄。另外,保險公司業務員常常以“投保自願,退保自由”來吸引投資者,但對中途退保使投資者造成的大額損失卻隻字不提。
最後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委托理財很多都是空頭承諾。
個人理財對投資領域缺乏專業知識,委托給她人是否更省事些?殊不知就在親朋好友、廣告宣傳、機構推薦中,委托理財也頻現陷阱,盡管她們的保本承諾和盈利承諾在最初的宣傳中特別讓人動心。
一些“野雞”委托理財公司的宣傳途徑主要是手機短信、小廣告等,她們給出的承諾首先是“保本”,畢竟投資者的第一個心態是保證資金安全,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尋求資金的增值。在“保本”的基礎上,不法委托理財公司的盈利“能力”被吹得天花亂墜,其承諾的資金年收益率從百分之十幾、幾十甚至幾百,沒有不敢報的數字。盈利能力的浮誇程度,可能恰恰是陷阱深淺的程度。
叢雯雯是市內一大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工作十幾年下來積蓄頗豐,但因工作緊張,自己無暇打理資產,將大量資金放在銀行裏吃那點薄利又不心甘,因此便根據委托理財廣告考察了幾家谘詢公司,最後一家谘詢公司以12%的高回報率、精英人才管理等口號打動了她,她將自己的近百萬元資金委托給該公司進行理財。雙方也為此簽訂委托理財合同。委托理財後叢雯雯一直跟蹤該公司的經營情況,然而各種跡象顯示,對方不但未能帶來所承諾的收益,投資反而出現了不小的虧損。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在委托理財關係中,證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單方麵承諾最低收益是無效也是不允許的。
戒掉女性理財致命傷
在現代社會,你是一個美女、才女還不夠,想做一個獨立自主的現代女性,你還得是一個財女——高財商的女性。你不僅要懂得賺錢,還要懂得理財,學會投資,為自己計劃一個安全美好的未來。
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做一個優雅的女人,在投資方麵,眼光要敏銳,要做一部分固定能保值的長期投資,留一部分資金做投機,也許會給你帶來很多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