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由“啃老族”談到快樂退休的“五老”(1 / 2)

父母是子女的前線,子女未必是父母的後方;父母是子女的本金,子女未必是父母的利息。

時下有個新名詞“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啃老族”年齡通常在20~30歲,雖已成人,卻仍未“斷奶”,且花銷不菲。他們或不願吃苦受累賦閑在家,或收入微薄不夠揮霍,便依靠父母買單。在這種“啃老”人群中,他們有些已經成立家庭,甚至為人父、為人母,但仍然不遺餘力地盤剝自己的父母。

“啃老族”不斷壯大,有來自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麵因素,其中最重要的還是觀念上的因素。西方人遵循“接力”式養老模式,子女父母間保持相對獨立,孩子成人後就要自立,但沒有養老義務。而國人則遵循“反哺”式養老模式。但年輕子女由於受到西方思想觀念的衝擊,他們享受了權利,卻忽視了贍養義務,隻求索取卻不知回報。於是,辛辛苦苦大半輩子的老年人自然也就成了被子女“拋棄”的一代。

麵對“啃老族”不斷壯大,我們應在“空巢養老”來臨之前做好規劃。隻有口袋裏有“過冬的糧食”,退休後才會過得有尊嚴。而要擁有“過冬的糧食”快樂退休,至少要有“五老”支撐。

其一是老伴。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少年夫妻老來伴”;同時,還有另外一句,“兒孫滿堂,不如半路夫妻”。這兩句話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即:老伴是你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那個人。

而所謂的“老伴”,指的就是人老了互相之間需要有個伴的照應。從年紀輕輕時開始,因為愛情,兩個人走到一起,每天朝夕相處,建立起最為親密的關係。攜手走過幾十年後,夫妻兩人由原來的如膠似漆,變成後來的相濡以沫,可以說,彼此之間互為世界上最了解的人,也是最體貼的人。

“老伴”不僅僅能夠提供飯菜、衣物等物質上的照顧,還方便於進行精神上的交流與溝通,人到老年,能夠有一個相知相愛的伴侶,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

“牽著你的手一起慢慢變老”,聽起來充滿浪漫之情,實際上也是一種有效的養老方式。一項關於養老的調查顯示,53暢2%的受訪者認為能給予自己幫助的是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而45暢4%的受訪者認為,老了之後,能給予自己最大幫助的依舊是自己的妻子或丈夫,隻有 19暢2%的人認為要靠孩子養老。

在這個“空巢養老”時代,即使有足夠的金錢,沒有老伴陪伴的老年,注定也不會幸福。目前,“老伴去世之後,另一半也很快追隨而去”的現象就是最佳例證。

其二是老房。

養老是靠兒子,還是靠房子?隨著老齡化社會大踏步向我們走來,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顯得急不可待。

不言而喻的是,兒子是越來越不靠譜,相對來說,人搬不動、搶不走,且具有升值潛力的房子,才可能是為養老提供支持的堅強大後方。10年前,美國老太太為中國人帶來了“按揭貸款”的理念;10 年後,她又開始告訴中國老太太要學會“倒按揭”———以房養老。

還完銀行住房貸款之後,美國老太太手裏的錢已經所剩無幾。62歲時,她向銀行申請了“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將自己的房子抵押給銀行。此後,每月她就多了幾千美元的收入,過上了安逸的老年生活,瀟灑地遨遊世界各地,盡情觀賞各地美景? ?銀行則等著老太太去世後,把房產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