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由“啃老族”談到快樂退休的“五老”(2 / 2)

有一套房子,不僅可以保證自己年老時居有其所,而且還可以保持最起碼的尊嚴,不用與子女擠在一起看他們的臉色,更重要的是,能夠為老年生活提供資金上的支持。不至於在兒女不管不顧、自己沒有積蓄且理財不善的情況下,過著淒慘的生活。

其三是老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相信對這句話,老年人會有更深刻的體會。此時,倒不是身體不健康會影響工作,而是可能讓你背上沉重的醫療負擔,進而蠶食原本有限的養老費用,使得晚景更加淒涼。

正如美國有句諺語:貧與富,隻在一場大病之間。其實,這句話與咱們中國另外一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即“有啥也別有病,沒啥也別沒精神”。這不是危言聳聽,從現在普通人觸及不到的天價醫藥費就可以看出端倪。

2005年,當物價還沒有上漲到今天的高度時,一位患者在哈爾濱某醫院住院的66天中,就花費了550萬元,輿論驚呼為“天價醫藥費”。隨後不久,深圳發生了相似事件,一位患者在深圳某醫院住院119天後不幸病故,其醫療費用卻依舊高達約92萬元,如果再加上醫院推薦家屬自費購買的藥品費用,總支出竟然高達120多萬元。

隨著CPI的步步升高,醫藥費這把懸在人們頭頂上方的利劍,正在漸漸落下。而身體各個器官功能日益衰老、抵抗力和免疫力走向衰弱的老年人,正處在劍尖的下方,也是最需要醫療的群體。

保持健康的身體,不僅可以減輕老年人身體和精神的痛苦,更重要的是,還能大大減少高昂的醫療支出。把這部分錢節省下來,用來改善老年生活,豈不是一舉兩得!

趁還來得及,上班族的中青年,如本書的主人公徐中博和太太鄭凱琪,在30 歲左右時,就應該注意加強身體鍛煉,為老年生活夯實根基。

其四是老友。

物質與精神之間的聯係,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話題。對養老來說,也是如此,物質基礎誠可貴,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價”也高。有時候,人們的生存更多不是依靠物質,而是依靠精神上的愉悅和一種意念來維係。

精神上的愉悅,既可以通過閱讀、聽音樂、看電影等活動獲得,也可以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交往中實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難免會麵臨許多轉折與低潮,此時,如果沒有朋友在身邊鼓勵和扶持,也許就掙脫不開、跨不過去。

就此而言,朋友也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人到老年退休在家,最害怕的莫過於孤單。如果有幾個相知很深或談得來的老年朋友,相互分享生活和思想中的點點滴滴,也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其五是老本。

無論是老年生活,還是其他人生時期的生活,都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換用一種更通俗的表達,那就是: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金錢。

年輕時,我們可以通過工作獲得生活所必需的成本。年老時,我們失去勞動能力,而且絕大部分人又沒有退休金,僅靠養老保險並不足夠。

因此,在年輕時,我們就應該未雨綢繆,為老年生活安排足夠的成本。如此一來,才不至於向子女伸手,過著既衣食無憂又體麵尊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