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經濟指標與股票走勢(1)(1 / 3)

國內生產總值(GDP)與股票市場

1.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港台地區有翻譯為國內生產毛額、本地生產總值)。

更加通俗的說,GDP是以人民幣計算的,所有在中國生產的商品和勞務的總的價格標簽。它是一種價值總和,其價值分別來自洗衣機、羽絨服、汽車、新屋、嬰兒床、視頻遊戲、律師費、書籍、牙膏、饅頭、理發服務、眼鏡、遊艇、風箏和計算機——你知道是怎麼回事了——所有在特定時期在中國出售或出口到外國的商品和勞務。即便那些未出售而放置在庫房貨架上的產品也被計入GDP,因為這些產品已經被裝配完畢。在此GDP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全部產出價值,而不管它們是賣出了還是作為存貨。

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共有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淨出口額。用公式表示為:

GDP = CA + I + CB + X?

其中:CA為消費,I為私人投資, CB為政府支出,X為淨出口額。

2.統計GDP的收入法(或稱要素成本法)

收入法是把生產要素在生產中所得到的各種收入加總而成,由於要素的收入從企業角度看即是產品的成本(包括企業利潤),所以這種方法又稱要素成本法。

從收入的角度看,GDP由四塊構成:第一塊是固定資產折舊。例如,當我們投資企業的時候,購買了100萬元固定資產,年折舊率是10%,每年就有10萬元的折舊費;第二塊是勞動者報酬,這是給工人、農民、所有勞動者的工資;第三塊是政府的淨稅收,也就是全國人民繳的稅,由政府支配的部分;第四塊是企業盈餘,也就是企業家盈利的部分。

收入法核算的GDP應包括的項目:

(1) 工資、利息和租金等,這些是生產要素的報酬。

(2) 非公司企業主收入,如醫生、律師、農民和小店鋪主的收入。

(3) 公司稅前利潤,包括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稅、股東紅利及公司末分配利潤等。

(4) 企業轉移支付及企業間接稅。這些雖然不是生產要素創造的收入,但要通過產品價格轉嫁給購買者,故也應視為成本。企業轉移支付包括對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慈善捐款和消費者呆帳,企業間接稅包括貨物稅或銷售稅、周轉稅。

(5) 資本折舊。它雖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總投資中,也應計入GDP。

用公式表示就是:

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淨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

3.統計GDP的支出法(或稱最終產品法)

支出法是把一國一定時期投入的生產要素生產出來的物品與勞務按需求者支出的金額分類彙總而成。

國民產品和勞務的需求者在GDP核算體係中分為四類:

(1) 個人消費支出總額(C):不包括居民購買新建住宅的支出;

(2) 國內總投資支出(I):增加或替換資本資產的支出,包括固定資產投資與存貨投資。其中: 總投資=淨投資+重置投資(補償固定資本損耗和意外損壞)

(3) 政府購買支出(G):指各級政府部門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支出,包括政府在軍事設施和物資方麵的支出和政府雇員的薪金支出。但政府轉移支付不計入GDP。

(4) 商品和勞務的淨出口:(X-M)。

所以,用支出法核算GDP,公式為:

Y=C+I+G+(X-M) 或 Y+M=C+I+G+X

當GDP構成人們的收入之後,又是如何花掉的呢?也就是說,GDP是怎麼支出的?這是計算GDP最經常使用的方法。從支出的角度看,GDP由三部分組成:總消費、總投資、淨出口。

首先,GDP的一部分是大家的消費;另一部分是人們的投資;此外還有一部分,是外國人買了我們的產品,也就是我國的出口。出口記入本國的GDP。

消費和投資這兩部分好理解,而出口為什麼算作本國的GDP?當我們把產品輸出去的時候,外國人買了我們的產品,外彙流入本國的企業,這樣,我們的蛋糕就做大了。反之,本國的進口同樣做大了別國的蛋糕。所以我們在計算GDP的時候,要計算淨出口,就是出口減去進口後的淨值。

既然從支出的角度總消費、總投資、淨出口這三部分構成了GDP,由此我們得到一個清晰的計算公式:

GDP=總消費+總投資+淨出口

公式中這個“淨”字,表示出口減去進口。宏觀經濟常常出現一個“淨”字,例如,一國出口1000億美元,進口1200億美元,那麼,出口對該國GDP的拉動就變成了一個負數。

GDP=總消費+總投資+政府支出+淨出口(C+I+G+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