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經濟政策與股票走勢(1 / 1)

財政政策與股票市場

財政政策是一國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采取的調整財政收入規模和收支平衡的一係列指導原則及其相應的措施的總稱。

當經濟增長緩慢或處於衰退時,政府通常會采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如果是采用擴大財政支出的方式,就會直接擴大對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刺激企業的投資,改善企業的經營業績,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同時還可以增加居民的收入,使其投資和消費能力增強,進一步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股票價格自然趨於上漲。

2008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政府推出四萬億的政府投資計劃,就屬於積極財政政策,股市應聲而漲;其他各國也推出相應的“救市”計劃,全球股市都走出了探底回升的走勢。

如果政府是采用降低稅率的方式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最終效果也一樣。因為稅率的降低會直接增加微觀經濟主體的收入,促進他們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從而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改善企業的經營業績。

相反的,如果政府縮減財政支出或提高稅率,將促使股票價格下降。

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的經濟目標運行各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水平,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影響市場利率水平來實現。

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時,有三個政策工具可供采用: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政策和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

1.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即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債券以控製貨幣供給和影響利率水平的行為。

當經濟過熱時,中央銀行就出售債券,一方麵可以回收貨幣,減少貨幣供應量,導致市場利率水平上升;另一方麵,又會促使金融市場上的債券價格下跌,市場利率上升。這兩方麵都會使股市資金收緊,股市下跌。

如果經濟不景氣,中央銀行則進行相反操作,購進債券,促使利率下降,刺激社會的有效需求,促進經濟發展。這對股市是個利好。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政策,即中央銀行通過直接調整或製定對合格票據的貼現利率,以幹預和影響市場利率水平,從而調節貨幣供應量。再貼現政策包括再貼現率的調整和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資格的限定。

當經濟過熱時,中央銀行會提高再貼現率,一方麵可以向市場起到“告示”作用,說明國家判斷經濟過熱,又緊縮的意向;另一方麵,又增加商業銀行獲得資金的成本,間接提高客戶的貸款利率,使得銀行信用量收縮 ,減少貨幣供應量。這兩方麵都會使得市場利率上升,從而給過熱的經濟降溫。這對股市是個利空。

當認為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或即將衰退時,中央銀行將下調再貼現率,以促進經濟發展。一般來講也會帶動股市止跌回升。

3.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

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即中央銀行在法律所賦予的權利範圍內,通過調整商業銀行上繳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以改變貨幣乘數,控製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最終影響市場的貨幣供應量。

當經濟過熱時,中央銀行就可以調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使市場貨幣供應量較大幅度的減少,從而促進市場利率上升,投資和消費需求減少,股市也會因資金麵收縮而止漲下跌。

相反,當經濟陷入嚴重衰退時,中央銀行可以調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使市場貨幣供應量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促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發展。股市會止跌回升。

供給政策與股票市場

供給政策著眼於提高經濟的生產能力,其目標是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工人和資本所有者有最大的動力和能力來從事生產活動。供給政策包括如稅收政策、教育政策、研究開發政策等。

例如國家提出節能減排目標後,加大對新能源、環保、節能等技術的科研扶持和稅收減免政策,相關的行業板塊從中受益良多,對股市是個利好。

投資智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