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賣出的致命誘惑(1 / 1)

不明真相的群眾,雪球創始人,發表時間:2013-8-12,原文鏈接:http://xueqiu.com/1955602780/24525205

股市上有句老話,叫做“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

關於賣出的後悔通常有兩種:

某某某股票,我10塊錢買入,後來漲到30塊,我沒有賣出,再後來,它跌到了9塊。

某某某股票,我5塊錢買入,後來漲到10塊錢,我賣出獲利了結,嗯,它現在的價格是300塊。

如何解決賣出問題,我覺得還要從買入上找答案。

如果某隻股票僅僅是因為出現絕對低估而買入,而這個公司並不能確認為好公司,那麼絕對低估條件消失後就要賣出,這容易做到。所謂煙蒂型投資就是這樣的。

如果某隻股票行業、模式、團隊都很好,確認是好公司,好公司狂漲起來,看靜態的估值(比如市盈率)是嚇死人的泡沫,這時候要不要賣出呢?這是最考驗人的問題。

如果三好公司“高估”的時候賣出,接下來頭痛的問題是還要不要買入,到底多少錢買入。就以剛才的例子而言,5塊錢買入的股票,漲到10塊覺得高估了,賣掉,那麼如果它跌回5塊錢,重新買入是最美好的事情;但如果它繼續漲,要不要重新買入?如果它隻跌到8塊錢?要不要買入?8塊不買的話7塊呢?在大多數情況下,要麼隻好更高的價位重新買入,要麼隻好看著大牛股絕塵而去,徒增傷悲。所謂做波段,那隻是良好的願望。

人一輩子發現長牛股的機會,實際上少而又少,能有三隻五隻,一輩子衣食無憂了。

所以我基本上傾向於認為,確認是好公司的股票,隻要“好公司”定性的條件沒有變,無論如何高估,都不應該賣出,因為“高估賣出”本質上是想賺市場的錢,但買好公司是想賺公司成長的錢,不要忘了出發的初心。

增補一段,定性沒變的量化條件:一,行業的市值在增長;二,公司在行業內的市場份額在增長。

這挺難做到的。畢竟,“市場的錢”已經擺在桌麵上,立等可取,致命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