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關於選股,持股以及堅持、心態雜談(1 / 2)

路過十八次,個人投資者,發表時間:2014-6-12,發表鏈接:http://xueqiu.com/3004708315/29654118

對於大部分中小投資者而言,選出好股應該是投資過程中經常會有的事情,但持有到最後達到當初自己預期的人則寥寥,於是經常會有一賣就漲然後懊惱不已的案例發生,而且是經常發生。

關於這種情況的討論,其實我之前的博文發了太多太多了。

有人總說知易行難,我想這是給自己找理由和借口。

開博以來,我總在嚐試讓大家理解堅持的價值和意義,不管這個周期是長還是短,如果你不嚐試在你的投資生涯中堅定一次,不管是真牛市到來還是在這種激蕩的熊市中,你終究不會嚐到最肥美的那一段。

【選股】

我不認為我自己的選股是完美的,真心不是,我選股帶有強烈的個人偏好,我經常和跟我聊的股友網友說,如果你喜歡,就好好拿著。

我選股的前提是,我喜不喜歡他的這種行業性質、盈利模式、市值形態以及公司業務模式,等等。

而我的喜歡,又是介於自己能力圈理解範圍內,對於目前市場情緒、行業政策、市值預期等的綜合反饋。一旦嚐試去選擇和給以資金下注,我都會羅列出我選擇的邏輯和預期。

兩個支撐我選股的基本邏輯,一個是市值成長,一個是行業板塊。所以形成了我在醫藥醫療和TMT產業裏尋找機會的大致方向。

而通過這幾年的實踐,我相信這個基本邏輯已經為我繼續立足和長期在市場活下去找到了好方式。

當然,簡單去談市值成長或者行業始終太泛,要具體落實到個股又有很多的功課要做。

諸如這個股的絕對市值,在二三十億甚至以下是我們初選的重點,好的經營模式、產品特性是市場會趨之如鶩的共性因素,橫比市值低估的會成為價值窪地。

以創小板選股的幾個為例。

很多人不看好中國的中小企業,認為它們大部分沒有價值甚至是價值毀滅型的存在,但我依舊強調的是,目前中國階段內最大的機會卻還是在這一塊,很多行業和公司普遍存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曆史性機會。

於此,我總喜歡在這些板塊裏去找小而美的公司。

早期的湯臣倍健、康得新、信立泰、科大訊飛等基本都是依附在這個邏輯中的。

之所以認為它們小而美,在於它們的主營業務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業務規模具有從小變大的產業機會,同比市值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雖然持股的票現在看似越來越多了,但關於個股的選擇我應該沒有達到泛濫的程度。

簡單的理解選股的幾個基礎前提:

1.絕對市值、橫比市值。

絕對市值二三十億甚至更低最佳,視每個階段的市場溢價來調整,諸如大熊市可能你會有批量十億甚至以下的公司選擇,那時候是最美的,遍地黃金,市場回暖以後,諸如目前這個階段,二三十億的是我們認可重點區域,而一旦到了牛市行情中後期,再想找大的機會已經很難了,因為普遍市值基本都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稍微好一點有預期的公司,五六十億甚至百億已經沒有“試錯”的價值了。

於此,我一直認為,這兩年這樣的激蕩行情,其實是機會,因為大量的低市值優質股票可以慢慢挖掘。

2.業務競爭力,這包括經營模式,產品稀缺性以及行業需求規模

經營模式:好的經營模式就是財富的源泉,是企業成長的長期動力,諸如之前的連鎖,現在說的電商、網絡平台。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模式也在發生變化。如果五年前,蘇寧是一個絕好的標的,任何開連鎖的公司都認為是價值複製的最好方式,那麼現在,誰擁有所謂的網絡平台則成為了資金追捧的對象。

產品稀缺性:產品稀缺性對於泱泱大國而言,意味著其獨享龐大的市場,這也是我們認為醫藥醫療有長期價值的初衷,他們有著比普通行業更好的專利保護壁壘,反觀我們選擇的標的,信立泰、長春高新、信邦製藥、譽衡藥業、恩華藥業、冠昊生物等都是這種邏輯,這個邏輯現在我們延伸到電子信息產業裏,便是擁有大量獨家專利,諸如科大訊飛的語音雲,諸如現在談的蘇大維格的各種微納產品的專利,這幫我們找到了很多值得期待的品種。

市場需求:需求規模則直接決定了市場對於公司市值預期的高度,諸如我們早期挖掘的湯臣倍健,膳食營養在國內還處於一個萌發的階段,麵對龐大的國內消費者,這類公司擁有品牌和渠道優勢,足以讓它跑在市場份額的前列。

綜上,好市值、好業務是我們的選股邏輯之根基,我們完全沒有說去看所謂的之前走勢,K線波動來看是否是可選的標的。

【持股】

隻要一開始行動,我都會以我當初預判的邏輯和預期加以跟蹤,跟蹤的過程中不斷修正,隻要當初買入的動機依舊合理可續,基本很難動搖我持股的意願,而且會持有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