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收藏:邊玩邊賺錢(4)(1 / 3)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或幾分錢或幾毛錢的小人書(即連環畫)成了孩子們最喜愛的讀物。此後伴隨著卡通畫的出現,小人書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如今,小人書已經成為很多人收藏的目標。小人書學名叫連環畫,是我國獨有且曆史悠久的出版物,源於白描畫本、繡像本等傳統藝術形式,20世紀20年代在上海興起。60年代時,我國的彩色圖書還很少,大都是黑白小人書,那時的小人書創作水平很高。尤其是那些古典名著連環畫,用白描勾勒出古代仕女或武將,非常傳神;而那些反映外國民間故事的插圖也都十分精美,堪稱經典。由於其特有的藝術形式、獨特的反映故事手段、曆史變革中產生了特殊作用等特點,小人書近年來伴隨收藏投資市場日益活躍而身價上浮。當年有很多畫家是以畫連環畫出名的,也有很多知名畫家從事連環畫創作,以至於現在那些名家連環畫都成為珍稀收藏品,價格與文物相媲美。目前,業內公認它是繼瓷器、書畫、錢幣、郵票之後的“第五大收藏”。據了解,早期的連環畫收藏圈僅有三五百人,但是幾年發展下來,目前已有大約三五萬人之眾。

小人書是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最早的連環畫是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故事畫。到了清末有了石版印刷,這種藝術形式趨向成熟。

1949年後連環畫發展進入高潮期。這時的小人書大多以土地改革、愛國增產、抗美援朝、宣傳憲法與婚姻法等國家大事為題材。一些古典名著、曆史故事、民間傳說的古典題材小人書也以質優而受讀者歡迎,代表作有《三國演義》、《水滸》等。

連環畫的黃金時代在五六十年代。這個時期,精彩紛呈的連環畫作品爭相問世,連環畫界有“四大名旦”(沈曼雲、趙宏本、錢笑呆、陳光鎰)、“四小名旦”(趙三島、筆如花、顏梅華、徐宏達)、“南顧北劉”(顧炳鑫、劉繼卣)之稱。趙宏本、錢笑呆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雅致細膩、栩栩如生;王叔暉的《西廂記》雋永飄逸、惟妙惟肖;劉旦宅的《屈原》質樸凝重、遒勁奔放;王弘力的《十五貫》虛實相間、妙筆生花;丁斌曾、韓和平的《鐵道遊擊隊》氣勢磅礴、引人入勝;楊逸鱗的《青春之歌》色彩鮮明、獨樹一幟;聾啞畫家毅進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筆觸生動、振奮精神;賀友直表現湘西農村題材的長篇連環畫《山鄉巨變》被譽為“中國連環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文革”期間的1966年5月到1969年期間,小人書出版幾乎是空白。

1970年開始,小人書的創作出版又形成了高潮,《雞毛信》、《小騎手》等受到了讀者的喜愛。

“文革”以後到80年代,小人書發展進入鼎盛期。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除去《人到中年》、《蔣築英》等現代材以外,還有不少外國名著和中國名著小人書受到歡迎。像《東郭先生》、《楊家將》等書創下了出版發行的紀錄。

從90年代開始,小人書的收藏逐漸升溫,以運作小人書而取得良好收益的投資收藏者不少見。曾有一位收藏愛好者,一天在地攤上發現十餘本品相上佳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版的連環畫後,一狠心掏出200元買下了,沒走出幾步,就被一位收藏家瞧見,硬是塞給他2200元後拿走。可見小人書收藏的潛力是很大的。

如果您真的喜歡小人書,並準備投資收藏的話,就需要對它有更深層的了解,因為不是所有的小人書都具有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

1.名家名品、獲獎佳作,應是首選

因為小人書不僅是一種大眾通俗美術讀物,也是一種繪畫藝術品。許多優秀作品都是當代的繪畫大師創作的。如:劉繼卣的《武鬆打虎》,王叔暉的《西廂記》、《生死牌》、《楊門女將》,陳緣督的全套《水滸》,獲獎作品《蔡文姬》、《楓》、《鑒真》等。這些作品內容豐富,健康嚴肅,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劉繼卣的《雞毛信》、《東郭先生》,王叔暉的《西廂記》、《孔雀東南飛》,程十發的《膽劍篇》、《孔乙己》、《阿Q108圖》,劉旦宅的《屈原》等也很有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