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中國房地產現狀及預測(4)(1 / 2)

3.潘石屹:未來三五年房地產不變的是過剩。

中國的房地產就像中國經濟,未來三五年,永遠不變的是過剩。現在是生產能力過剩、原材料過剩,勞動力過剩,房地產也不例外。2008年11~12月,全國有5.2萬家房地產公司,很多國際基金經理都盯著一些房地產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看誰要破產,看誰的資金鏈支撐不住。

一年前,雷曼兄弟破產之後,中國就知道大病來臨,便迅速出台了存款準備金率下調、自有資本金比例下調等係列政策,也包括“4萬億”的救市計劃,而房地產的複蘇便是寬鬆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效果。如果貨幣政策繼續寬鬆,房價還有上漲的趨勢。但是,寬鬆的貨幣政策與全世界的救市政策一樣,是在金融危機時一定要吃的“藥”,但不能長期吃。

4.曹建海:房價長期回落的走勢無法改變。

近期,京滬樓市成交量出現大幅度下降,房價也出現了“打折”現象,市場“拐點”信號已經隱約出現。樓市成交明顯下跌,房價短時間內雖然不會立即下跌,但隨著成交量的下滑,房價將出現下降的趨勢。

房價回落是長期趨勢,未來兩年後、三年內,中國城市房價有50%的調整空間:第一,貨幣政策作為短期幹擾因素導致房價短期上漲,甚至是報複性上漲。但2007、2009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瘋狂信貸政策注定不能持續,房價將在信貸政策失去空間之後補跌。

第二,目前中國經濟缺乏根本的拉動動力,政府大規模投資屬於飲鴆止渴,未來時期加上房價崩潰造成的影響,政府投資可能給中國銀行業帶來滅頂之災。

第三,要考慮房價——收入比、房價——租金比、房屋空置率等指標所顯示的房地產泡沫崩潰的危險。因此,不管政府如何保房價,都不能改變房價長期回落的走勢,最遲2010年3、4月份回落,而且是一個深度回落的開始。

5.時寒冰:高房價對購買力的透支已經達到極限。

高房價對中國購買能力的透支已經到了無法修補的地步,房價下跌是必然也是唯一的趨勢,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止或改變這種趨勢。

如果對世界經濟的大環境與中國國內經濟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就會發現,2009年的樓市,供應與需求是嚴重脫節的,而房價與購買力又是嚴重脫節的。需求和購買力決定房價走勢,作為購房主體,中等收入群體應該是決定房價走勢的關鍵,但中國的中產階層遲遲不能形成。

如果沒有中產階級作為依托,中國的房價隻能是少數人的遊戲。這種遊戲在2007年走到了盡頭,當王石提出“拐點論”,並斷然掉頭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開發商都在嘲笑他,一如當年巴菲特拋掉中石油引發的嘲笑。

在任何行業,前瞻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購買力支撐,中國房價是不可能繼續保持上漲勢頭的。開發商、地方政府官員長達十幾年對房地產的透支,已經達到了極限,現在是為過度透支接受市場報複的時候了。

當房價過高的時候,高房價與人們的收入嚴重背離,就會出現供大於求的現象。加之供應本身的不斷膨脹,房價的下跌在所難免。

6.易憲容:房價回歸理性,我將會減少發言。

今年以來的房價上漲,是信貸資金湧動的結果。今年上半年,全國住房按揭貸款達4793億元,同比多增加了2633億元;在今年7月份的3559億元貸款中,個人貸款就占了1800億元,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快接近2007年房地產泡沫最大的一年。

由於今年房價上漲過快,也可能造成房價下跌。信貸監管部門也發出了信號,有關方麵最近又出台了通知,要求各銀行嚴格按照以前的房地產信貸政策執行。

目前,房地產過熱不是局部性的而是全局性的,房地產泡沫正在被逐漸吹大。中國住房按揭貸款的風險是不低的,隻不過是房價上漲還沒有將這些潛在的風險暴露出來而已。

目前很多人投資房地產以防通貨膨脹,但事實上,房地產並不一定具備穩定的升值保值功能。

房地產不應也不能救中國經濟,如果這樣,未來高房價一定會造成很大的社會衝突。

當房價逐步回歸理性時候,我將會減少發言。

熱——忐忑的“小陽春”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逐漸擴大,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全國房地產市場也陷入低穀。2008年全國銷售麵積同比下降19.5%,年底全國商品房空置麵積1.6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1.8%。當時最樂觀的預測也認為,這種低迷期至少要持續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