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房價高燒中的“80後”買房困局
在這個房價飛漲的時代,年輕一代的“80後”備受煎熬。《中國青年報》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78.4%的“80後”女性認為,目前最大的困擾是“房價過高,無力購房”。
“80後”青年大多剛工作不久,或為愛侶“有房才結婚”所苦,或為父母“趕緊買房、再漲就永遠買不起”所逼,究竟要何去何從?
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薪水追不上房價,中國“80後”置業難》說,近年來,在中國房地產價格漲幅領跑薪金漲幅的情況下,“80後”購房新人的背後,常常有三個家庭在支撐,即:雙方父母拿出首付,子女自己完成按揭。如果廣大“80後”長期陷入買房難境地,這一問題有可能成為政府傷腦筋的又一個難題。
文章摘錄如下:
28歲的鄭華清最近與太太在北京五環路邊買了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25萬元(人民幣,下同)的首付和手續費,是彙集了自己和太太過去四年裏累積的積蓄,以及雙方家長的“讚助”才湊成的。
近年來,在中國房地產價格漲幅領跑薪金漲幅的情況下,像鄭華清夫婦這對“80後”(1980年後出生)購房新人的背後,常常有三個家庭在支撐,即:雙方父母拿出首付,子女自己完成按揭,或俗稱的“四加二”買房模式。
以北京為例,剛畢業的大學生每個月收入為3000元左右,而新盤房價每平方米都得上萬元。即使是二手房,在北京五環以內要買一個60多平方米的兩居室(即有兩個睡房),至少要50多萬元,而首付加上裝修,沒有30萬元是不夠的。
“啃老族”、“房奴”也是“月光族”
月入6000元的劉星說:“這麼高的房價有幾個不是靠父母的?即使這樣,買房後,我們夫婦倆接下來20年除了是‘房奴’外,還成了‘月光族’。”
然而,不是每個“80後”都像劉星那般幸運。家境沒那麼理想,又或者不想當“啃老族”的,就隻好認命,選擇租房來解決基本的居住問題。
來自南京的馬芳(30歲)就與當公務員的丈夫住在公租房裏,去年底看到北京樓價回落時,他們開始等待時機進場,不料今年三四月份,樓市又出現快速逆轉。轉眼間,北京各處樓盤都上調價格,夫婦倆隻好打消買房的念頭。
馬芳說:“今年初我們還在四處找房子,眼見售價離我們能承擔的水平越來越遠,我們現在索性不看房了。”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上個星期公布,7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0%,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這是今年以來該數據環比連續第五個月、同比連續第二個月上漲,漲幅也有逐步加大的趨勢。
在北京,搜房網新盤數據監控中心的數據顯示,房價在過去半年內最高漲幅達82%。在房價超出“80後”負擔能力範圍的情況下,北京房地產中介機構中大恒基提供的數據顯示,7月份北京二手房購買人群中,“80後”的比例為近年來最低,僅29.63%,比2008年下降了逾10%。
房子貴得離譜不單在北京。官方數據顯示,中國70個大中城市裏,二手住宅售價於7月份上漲的有42個,其中漲幅最大的是深圳,達9.6%。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本月初說,他兩個月16000元的工資都買不起一平方米的房子。當地每平米的房價已超過2萬元。
研究地產經濟的北京資源學院企業管理學院院長閻雨受訪時指出,全球和中國的經濟情況其實沒有太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的樓價目前已超過2007年的高峰水平,顯然,現在的房價嚴重偏離了正常的價值。
閻雨認為,同樣類別的房子,北京的房價要比美國貴一倍以上:紐約近郊300平米的獨棟別墅,現價為60至80萬美元(人民幣560萬元),同樣規格的房子在北京,卻需要人民幣1000萬元。
雖然中國過去一個多月來已開始采取一些措施控製樓市火爆的情況,閻雨仍擔心樓價遠遠超出一般市民負擔能力。
閻雨指出,房地產業存在的種種腐敗行為,比如相當顯著比例的“灰色成本”,不僅增加了廣大購房者的經濟負擔,也使房產業和社會走上畸形發展道路,肥了一些人,卻苦了下一代。
動輒上百萬元的房子,讓“80後”望之卻步。與長輩不同,“80後”已不再享有單位分房製度。此外,他們在國家經濟和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的環境中長大,但恐怕沒想到自己踏入社會後,要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卻如此困難,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連基本住房都無法擁有。他們的自信心難免受挫,甚至感覺自己擠不進時代發展的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