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幹有一個人的好處,合夥有合夥的利益,到處都是合夥成功的標誌,一個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而且有時候想要做一個大事業的時候,就需要有合作夥伴的資金,合作夥伴的建議等等,一個人很多時候忙不過來,也承受不起。

選好一個合作夥伴是最重要的,否則辛苦得來的企業就隻能付諸東流了,有人說合夥創業就像是婚姻一樣,選對了那就是長盛不衰,越過越甜美,選錯了,那就是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最後導致的隻有離婚。

在創業的開始階段,由於資金、人才、經驗的不足,又沒有家族公司那樣的條件,這時選擇一個或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合夥開創工商業的成功之路,是許多公司老板的強烈願望。

曆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或商業比賽中,一般是團隊合作,集體勝出;在矽穀流傳著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則”:由兩個MBA 和MIT 博士組成的創業團隊,幾乎就是獲得風險投資的保證。雖然,這有些誇大其詞,卻蘊含這樣的事實:創業已非純粹追求個人英雄主義的行為,團隊創業成功的幾率要遠高於個人獨自創業。

讓我們看一個合夥創業的案例:

華帝熱水器的創業群體被人稱為是“七星北鬥陣”。

7個“發小”都來自廣東中山市小欖鎮的農民家庭,他們打破了中國人“一人是條龍,三人是條蟲”的偏見,樹起合夥創業的大旗。

1978年,鄧新華、黃文枝、潘權枝、李家康4人一起被分配到了一家鎮辦機電廠工作。他們工作勤奮,都成為了業務骨幹,1980年黃文枝還當上了主管生產的副廠長。然而1981年,機電廠卻因多種原因而被鎮裏關閉了,員工全部解散。與此同時,黃啟均在一家鎮辦農具廠當鐵匠,是廠裏鍛焊高手楊建輝的徒弟,關錫源則在一家鎮辦印刷廠當排字員。

1991年底,7位老朋友偶然間聚到一起,此時每個人都事業小有成就。沒有了生存的壓力,就有了發展的苦惱,他們商量著日後的發展大計。開燃氣用具配件加工廠的黃文枝說:“我的廠最近一年給幾家燃氣灶具生產廠提供配件,每個月的要貨量都在大幅遞增,證明生產灶具是有利可圖的。”大家一聽來了興趣。

1992年4月,7人一致推舉鄧新華為董事長,黃文枝為總經理,將企業更名為中山華帝燃具有限公司。在股權分配上,村政府占30%,餘下的7人平分,各占10%,而黃啟均和關錫源均以管理和營銷知識入股,這在當時的中山市可謂是一大新聞,7位股東表現了驚人的膽識與氣魄。7位老板都沒有讀過大學,最高也就高中畢業。7個人開始遵循“各盡所能,各取所長”的基本原則,進行了合理的簡單分工,每個人兼任一個部門的經理。同時,他們實行民主集中製,在重大決策問題上,7個人中有4個人讚成即算通過,徹底杜絕了個人獨裁決策的失誤,從製度上保證了華帝的健康發展。他們還約定了“不許親屬進華帝”的“君子協定”,從製度上堅決根除個別董事培植親近勢力的可能性。

華帝熱水器的崛起,源於當時所有的燃氣灶具都不注重品牌形象,產品缺乏差異性這一問題。他們率先發現問題,並聘請專業形象設計公司為企業導入“CI 策劃”,公司銷售、宣傳等事務用品全部按規範“CIS”化,使得華帝氣派典雅的高品位形象很快得到了消費者認同,逐漸在熱水器市場成為一支奇兵。

沒有知識優勢,憑借著膽識、合夥人的信任、齊心協力與規範管理,華帝熱水器終成大器。從華帝的成長中不難看出合夥創業比單槍匹馬有著獨特的優勢,也就是通常講的一加一大於二。

合夥創業有很多不可抵擋的優勢,讓創業從開始就有競爭力,它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1.資源共享:不管創業者在某個行業多麼優秀,他都不可能具備所有的經營管理經驗,而借助團隊就可以擁有企業所需要的一切。例如顧客經驗、產品經驗和創業經驗等,而且人際關係網絡也能更多地幫助創業者。

2.群策群力:由於組成合夥創業的基石在於創業遠景與共同信念,因此團隊能夠提出一套能夠凝聚人心的遠景與經營理念,形成共同目標、語言、文化,作為互信與利益分享的基礎。在決策時可以群策群力,這些正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堅固基石。

3.風險共擔:團結就是力量。許多時候,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麻煩,如果完全親手解決,可能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和金錢。而團隊是一體的,成敗是整體而非個人,成員能夠同甘共苦,經營成果能夠公開且合理地分享,團隊就會形成堅強的凝聚力與一體感。

裝飾公司的老板曾先生就是這樣考慮的,他大學畢業後把兩位十幾年的兒時夥伴“拉下了水”,經營一家知名食品的專賣店。現在生意經營得較為如意,他們現在商業旺地廣州中華廣場地段經營,準備再到北京路尋找店麵開分店。曾先生說,單幹有單幹的好處,但是合夥的好處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