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若是持有一種消極的信念,這個人就會想象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在賺錢方麵會將自己限製在窮人的範圍內,因為窮人不需要努力,不需要艱苦地付出。
人們常常將有錢人的成功歸結於聰明和勤奮。聰明好像是一部車的四個輪子,靈敏、結實、質量很好。車要跑得快,跑得遠,離不了這樣的輪子,通常所說的聰明才智,就屬於這個範疇。但光有好輪子顯然不夠,一部好車最重要的是發動機,沒有發動機就沒有動力,再精美的汽車都隻是擺設,對於人來說,發動機相當於激情、毅力,它使人產生創造的欲望,產生工作的積極性和持久性。然而,這還是不夠的,如果沒有方向盤和刹車、油門,車跑得越快就毀滅得越慘。對於人來說,這些控製著人生的方向和方式的因素,這就是理性和積極的信念。
有兩位年屆七十歲的老太太,對於未來也因不同的信念而有了不同的人生。一位認為到了這個年紀可算是人生的盡頭,於是便開始料理後事;然而另一位卻認為一個人能做什麼事不在於年齡的大小,而在於是怎麼個想法。於是她給自己訂下了更高的期許,在七十歲高齡之際開始學習登山,隨後的二十五年裏她一直冒險攀登高山,其中幾座還是世界上有名的。她以九十五歲的高齡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齡最高的紀錄。
她就是大大有名的胡達·克魯克斯老太太。
信念不是自然生成的,乃是我們從過去的經驗中累積而學會的,它是我們生活中行動的指針,指出我們人生的方向、決定我們人生的品質。
譬如說一個人因為曾在事業上失敗過多次,很可能便會就此認為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一旦他深信這種想法,就真的會變成如他所想的那種人。當有了消極的信念後,一個人對於未來就不敢有任何希望,一生也就隻能平白過了。
就我個人而言,也曾經有過許多失敗的教訓。我花了5年時間,進了兩所大學,勉強拿到了法學學位,但是我根本不打算從事與法律有關的職業,這就意味著我雖然付出了高昂的學費,耗費精力取得了學位,卻對我今後的生活基本上毫無用處。接下來,我又在母親的催促下,報名參加了保險代理人資格考試。令人意外的是,我,堂堂的一個大學生,竟然沒有通過這一年薪低於兩萬元的資格考試,這真是一次徹底的失敗!
最後,我不得不到一家船舶公司去當工人,一小時掙不到6元錢。一年以後,我辭掉工作,改行成為手機推銷員,沒有工資,隻能賺取傭金。後來,我又決定白手起家,自己開公司,雖然第一年入達到了十萬元,但是我卻花費了十二萬元的成本!即使這樣,我也不肯放棄自己成為有錢人的夢想,許多的事例告訴我,如果我就此打住,我將離這個夢想越來越遙遠。正是這種積極的信念激勵我一步一步去實現夢想。
我要講的另外一個真實的故事也和我有關。故事中的兩個人,本來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卻因為不同的信念,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果:一個成為有錢人,另一個卻還靠出賣勞動力賺取微薄的傭金。那個有錢人是我,另一個則是我以前的同事。
那天,我開車去拜訪一位圖書銷售代理商,談完生意後,我決定故地重遊,去拜訪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一家船舶公司。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我遇見了多年前與我一起勞作的一位同事,他仍舊在船舶公司工作!這位同事和我回憶起以前的時光。這位同事問我這些年都在做些什麼。我告訴他我做過不同的生意,還寫了幾本書,並且打算把我寫的幾本書送給他。
“如果你打算送我什麼,還不如送給我一箱啤酒或者飲料,我天生就是幹體力活的命,哪有閑心讀什麼書。”
其他的同事也隨聲附和,還有的大笑起來。很明顯,在他們的眼裏,一箱啤酒的魅力要遠勝於一本書。而且他們對目前的處境感到滿意,沒有一絲改變現狀的想法。
那麼命運到底給了他們怎樣的安排呢?十年前,我的那位同事每天需要幹八個小時的體力活,一年大約能賺一萬多元,十年後的今天,他一年也賺不到兩萬元。
而我,已經從十年前的一萬元發展到現在有時一天都能賺到這個數字。回想起來,我和那位同事並沒有什麼差別。唯一的不同恐怕就是我們的信念不同,我不願意相信我天生就是賣苦力的命,而我的那位同事則信了他所認為的命運。如果相信自己能夠創造自己的生活,他肯定也可以像我一樣進入有錢人的行列。
和我的那位同事一樣,窮人總是漫不經心的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的努力,遇到挫折就退縮。等驚覺自己的處境時,早已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
裏了。他們不明白,自己的生活是自己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推倒重建,即使隻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的實實在在。要時時記住這樣一句話:“生活是自己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