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我對企業家的認識和一般的有不太一樣的東西,一般認識說,這是一群唯利是圖的人,這群人是很冷血的動物,他們除了賺錢什麼也不會,他們賺了錢以後極盡奢侈是這樣一群人。我看到的企業家絕大部分是一群想要改變自己命運的人,他們出生都很低廉。早年都是當不了公務員的,參不了軍的,被社會邊緣化的那些人進入到商海。
當他進入到這個商海的時候,麵對的是一個不確定的世界,商業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確定性。企業家精神用熊彼德的話講就是“具有破壞的創新能力的人”,你必須要破壞舊有的秩序,通過創新來獲得自己的財富。這是一個很煎熬,很突破自我的過程。再然後當他有了錢以後,他是不是很快樂,我看到的企業家90%是不快樂的,我很少能看到有開心笑的企業家,他們笑都不會笑,天天愁眉苦臉。
因為他害怕失敗。永遠麵對不確定,麵對一個挑戰。所以企業家他時刻處在一個很緊張的狀態,我們說這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這句話很難定義,如果是一個寫詩歌的人,你寫一首詩歌你就可以活在這個詩歌裏,你演一部電影你演出名了以後,你就可以活在這個電影裏了。但一個企業家他很成功,突然間企業倒了,然後你說這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自己都不相信。做企業一定到金盆洗手的時候,你才能說我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喬布斯很幸運他在頂峰的時候上帝把他招去了。
企業家他最終是用個量化考核的人,再然後說一個人他有很多錢以後,我常常問一個朋友說,當你有了錢以後你為什麼還要賺錢。他到後來就是說他真的是為了責任心,或者為了虛榮心。一個人你說他有一個億以後,一個億以後的每一塊錢跟他的生活已經沒有關係了,他不能一天吃五頓鮑魚,半年他就是膽結石、膽固醇都偏高了。一個億以上的錢對他已經沒有意義了,為什麼他每天還是八點鍾上班,六點鍾下班,天天愁眉苦臉的工作呢?第一個他對他那些雇傭的員工負責任,為員工負責任好聽的說是承擔社會責任,說到底是什麼?是人的虛榮心。我企業垮了我就是個失敗的人生,我有20個億拿什麼用?我碰到過這些企業家。輕易別去做企業家。特別慘的人生。
主持人:不做企業家,是不是每個人身上都要有一種企業家的精神呢?
吳曉波:企業家的精神是可以學的,當年法國人定義企業家是對資產進行重組的人,這個是在任何一個職業中都可以有的,人生是資源不斷配置,拿自己的才華和社會的資源進行不斷配置的過程。你配置出來是不是一個獨特的一杯雞尾酒這是一個東西。
然後用熊彼德的話來講,企業家就是一個具有破壞的創新精神的人。我覺得任何一個行業的人,都需要有這樣的破壞的創新的精神,有一種麵對不確定世界冒險的精神,企業家精神我覺得是每一個行業中要獲得成功必須具備的。
企業家是一個衝動的動物
主持人:在你的《激蕩三十年》裏麵,我們也看到了很多企業家的故事。你書中寫到的那些企業家,他們似乎從來不會去抱怨,從來是有了機會一定去努力的這樣一群人嗎?
吳曉波:他們也抱怨。他們可能是用解決方法去麵對這些抱怨,我在想一個人隻有在不滿現狀的時候你才會進去。如果你滿於現狀,我就每天保持現狀就可以。一個人之所以他要奮鬥,是因為我不滿現狀,我對現狀不滿,所以一定會有抱怨。抱怨的方式不一樣,有的人可能通過放棄自我,有的人隻在口頭上抱怨,但有的人積極去改變。企業家屬於積極的去改變,一個人一天24小時,除去睡眠時間,人處於清醒狀態16-18個小時。處在工作狀態,除了吃飯這些以外,也就8-10個小時。你的生命真的是有寬度的,當他一直注意在改變一件事情的時候,他來抱怨時間就變得很少,是一個時間管理的問題。他們會不斷的進取,不斷的進取,不斷的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