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陳作新:“月光族”如何翻身成為“理財精”(2)(2 / 3)

觀眾:我現在收入大概是8千至1萬左右,在2008年買了第一套房子,首付30萬貸款50萬,買完了房子就加入一個直銷的行業,現在每個月收入除了還2500塊錢貸款,給父母2000塊錢的生活費,自己生活費要6000,我對股票行業比較感興趣但是不懂,我想問一下像我這種收入情況您給我什麼樣的理財規劃?

陳作新:恭喜這個朋友已經是很成功的理財,有了一套房子還是2008年的時候買的,價錢應該還沒起來,現在應該有錢賺了,這個投資就對了。第二你有考慮怎麼進行一些投資?很多網民提出一個問題就是怕風險,我不敢買股票,我引用小平同誌的一句話,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就是前麵沒有路了,但是我必須堅持往前走。我敢大膽說一句話,任何人沒有買股票其實他就是落後中國起碼16年,因為這個股票就設立了16年,16年你都沒買股票,那麼就是說還沒有聽懂小平同誌的話,就是你不懂還是要參與,因為中國越來越繁榮,股市會越來越繁榮。你看香港一個小地方,沒有什麼資源股市可以幾千點漲到現在兩萬多點,中國地大物博,你覺得現在三千點不會漲到一萬點嗎?你不要害怕虧本,我們所有人做股票全部虧了好幾年的。

信用卡是一種不良習慣

觀眾:現在我有5萬塊錢可以投資股票嗎?

陳作新:其實股票一千塊都可以,在乎你做的好不好,其實不要說投一兩年股票會賺錢,你必然是輸的,輸並不重要。比如你說我不碰股票,其實中國能錢生錢的就隻有兩種東西,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股票。你能不能說我怕房地產,房地產也能虧?你不能。所以股票不能怕,你越怕你的財產就越慢。虧了點錢沒關係但是學到了東西,最麻煩的就是虧了本還沒學到東西。

觀眾:我剛參加工作兩三年,其中是在去年創業半年,當然創業是很草根的那種。我想問一下我現在應該怎麼做?

陳作新:以前有一本書叫做《富爸爸窮爸爸》,這個是25歲的一個美國大兵,他的父親是大學的教授,他就問我老爸我退役了我幹嘛,他老爸說不如跟我一樣讀研究生、讀博士,然後做一個老師,他有一個伯伯是做貿易生意的,他對侄子說,不如說像我出來冒一點風險。然後這個作者後來的確沒有聽親爸爸的話跑出去冒風險,20年以後做了富翁,45歲的時候寫了這本書《富爸爸、窮爸爸》。所以我覺得這個年輕朋友他有這種膽量,這個其實不是用體力了,他比一般人的膽子大得多,已經是體力跟膽量用上了,跟很多人已經開始不一樣了,他已經在自己心裏種了富翁的種子,你剛才問我是應該打工還是創業?創業是沒錯的,尤其是你現在沒有家庭負擔,沒有什麼可怕的,在我的立場覺得適當冒點風險,而且這個年紀冒點風險沒有什麼。

主持人:假如說他創業成功了,手裏有5萬塊錢,怎麼分配、保險、基金這些?

陳作新:創業應該不隻是5萬塊,應該是50萬。現在房地產已經超過最高峰,但是股票現在3000點比6000點還便宜一半,這個對我來講是一個機會。因為股票是一千塊錢都可以買,房子必須要幾十萬才可以。所以可以適當參與一下股票和基金,當然創業本身就是一個高回報的地方,所以將5萬塊全部投入生意也是適當的,這個回報會更高。

主持人:有一位網友問,每次看到刷卡有雙倍積分就刷卡購物,結果發現浪費很多錢,請問如何改變這個習慣?

陳作新:信用卡其實是一個促使人消費的物品,很多人忍不住引誘就花未來的錢。美國金融危機其實說白了就是他們花錢過度,有一大部分的原因也是由於信用卡引起的。很多人意誌力不強的時候花錢會慢慢失去控製,那麼這個債務是越滾越大。

主持人:你沒有一張信用卡?

陳作新:我有一張信用卡,隻是出去旅遊用。信用卡我說的難聽一點是不良習慣,這個不良習慣能避就避。也許有些人5、6張信用卡,就變成一個惡性的循環。信用卡是銀行很推崇的產品,因為他們要做生意。但是作為理財師第一個目標是希望自己有錢,那麼第一是抬高自己的收入;第二是減低自己的支出。信用卡的消費是很感性的,女性最愛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