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可能已經厭倦了枯燥的教條,下麵我們就通過在日常生活中總結的幾個例子為朋友們更加現實地講解國債的投資。不同的人群有不一樣的理財思路,沒有錯與對,隻有適合與不適合。
1 保守型客戶選擇的理由
山東的王大媽今年62歲了,退休後的她過上了天倫之樂的日子,兒孫滿堂,家庭和睦。王大媽7年前從一家國企退休後,每月有穩定的退休金,而且平時和兒子生活在一起,基本上沒什麼花銷,所以這幾年退休金都攢下來了,除去可能會用到的花銷,她準備了4萬元進行投資。平時她對於理財沒什麼概念,看身邊的一些老同事退休後炒股、買賣基金,她也想嚐試一下。
王大媽的兒子李先生本身就是從事金融工作的,但是他平時工作忙,也不怎麼參與投資理財,但是多年的工作經驗使他深知投資的風險,所以在他知道了王大媽的想法後,給母親提了幾個建議。炒股票需要專業知識,而且風險很大,從來都是賺錢的少,賠錢的多,他本來不在乎母親那點錢,賠了也無所謂,但是不想讓老人因此而受打擊,所以他直接讓母親放棄這個渠道;再說買基金,早些年基金的收益相當不錯,而且操作也並不複雜,但是近些年來基金的行情實在是讓人不敢苟同,而且基金公司的一些不透明的操作方式讓李先生一直很抵觸;剩下的就是銀行理財產品了,可是一般銀行理財產品的起購點都是5萬、10萬甚至更高,這直接把王大媽排除在了門外,他倒想給母親湊點錢買,但是王大媽說什麼也不要。所以,最終李先生建議母親要麼存定期,要麼買國債。
王大媽聽從了兒子的建議,在今年5月份購買了3年期儲蓄國債,恰逢國家連續幾次上調了利率,3年定期存款的利率達到了5%,而王大媽購買的此期債券票麵利率高達6%。收益比定期存款高出了1個點。到期支取的話,利息收入高達7200元,這讓王大媽很滿意,比存定期多拿1200塊錢。雖然這種理財方式沒有什麼操作的樂趣,但是我們相信老年人對於那種複雜的投資方式肯定會感到頭疼,所以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2 成熟投資者選擇的理由
深圳的劉先生,今年45歲,資深股民,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炒股,當年的打工仔如今早已是身價千萬的老板。劉先生的投資很廣泛,但是他唯獨癡迷於股市,多年的摸爬滾打、風風雨雨塑造了劉先生執著的投資理念。對於投資近似偏執的他認為隻有自己操作才能放心,讓別人代為投資,自己不僅不放心而且很無趣,所以他從不買基金和理財產品,他覺得自己的投資經驗和成績不比職業投資人差。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每年穩穩的30%以上的收益讓他有足夠驕傲的資本,他確實是個高手。
這麼多年來劉先生在股市上經曆的很多,從沒發怵過什麼事,但是有一件小事曾經一直困擾著他,那就是股市在周末及節假日期間是閉市的。不算不知道,一算才發現,如果一年下來資金在股市閑置的時間超過三分之一,趕上行情不好的時候,資金閑置更加厲害,達到幾個月甚至半年。精於算計的劉先生對此很糾結,怎樣才能使資金最大化地被利用起來呢?朋友們推薦他去買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劉先生剛開始覺得還不錯,但是後來的一件事情讓他徹底放棄這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