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微光破曉:投資遵從三層級低估分散不深研(2 / 3)

利潤來源的七大類別

《紅周刊》:按照上述所講的投資理念,您在投資過程中的利潤來源主要有幾大類?

微光破曉:1.可轉債:A股一些可轉債的定價非常離譜,麵值附近還能出現零溢價甚至負溢價。2.低PE、低PB、高股息率組合:這幾種組合方式根據我過去幾年的實踐是有效的,根據申萬研究所對過去十幾年的統計也證明是有效的。3.ABH換股:同股同權的情況下,在三個市場來回轉換,誰低就買誰。經過幾年的實踐,效果甚好。這就是市場中完全相同的股票,有時也會出現“再平衡”的機會。4.打新股:A股市場打新股的無風險收益率還是不錯的。5.低價股組合:根據申萬研究所的統計,低價股組合是過去十幾年中A股市場收益率最高的組合,高於位列第二的低估值組合。我本人從去年開始構建了一個低價股組合,一年來也大幅跑贏A股的所有指數。6.封閉式基金到期套利:很多即將到期的封基仍有4—5%的折價,這種套利可以做到大幅跑贏指數,但如果短期內股市暴跌,也會出現浮虧。7.分級基金A:一種類似於永續債券的東西,年息經常達到7%以上,兌付風險幾乎為零。

《紅周刊》:用您投資體係的三個層級,分析一下當前的A股市場以及配置情況。

微光破曉:目前,上證指數的PE在10倍附近,很多優質的藍籌股甚至遠低於此,從投資體係第一層級來看,大盤有著很好的係統性機會。我的資產配置大約是50%的可轉債、45%的股票、5%的渦輪(都是2—3年後才到期的看漲渦輪)。持有的股票有30多隻,涵蓋了A股、港股和B股。A股主要是一些低估的大盤藍籌,港股分散買了一批估值超低(PB基本上在0.1—0.3之間),但有破產風險的小市值公司,B股僅持有一隻低估的電力股。

選到僵屍股也能賺錢

《紅周刊》:提到藍籌股,對於投資體係的第三層級來講,您在股票選擇方麵秉承著什麼樣的態度?

微光破曉:選股可以自下而上,但思考必須自上而下。買到茅台和蘇寧,並不能保證一個投資者是成功的。成長是複利的翅膀,而低估是支撐它揮舞的骨骼。“低估分散不深研”,不深研是一種態度,不完全取決於研究所花費的精力,核心思想是低估值比好公司重要,靜態估值比動態估值可靠。對於低估和成長這兩種因素來講,我覺得低估比成長要安全得多。低估是眼前看得見的東西,成長是大家猜測的結果。對於現在不到10倍PE的大盤藍籌和超過60倍PE的創業板,我覺得聰明人都應該知道如何選擇。

《紅周刊》:低估值比好公司重要,靜態估值比動態估值可靠,怎麼理解?

微光破曉:低估值是看得見的,好公司是區區人類用自己的大腦想出來的;靜態估值是看得見的,動態估值是區區人類用自己的大腦想出來的。看重靜態的低估值,本質上是對世界複雜性的一種敬畏。在我看來,低PE、低PB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指標,不管一個企業的ROE是多少,5倍PE就代表5年回本。PE主要決定當前的靜態回報,ROE主要影響的是再投資的回報率,PB主要影響的是清算價值。相對於ROE,我更看重PB,因為未來的ROE不斷變化,而PB的低估是當下看得見的。

《紅周刊》:您考慮低估值時,對於PE、PB這兩類估值標準,應該進行怎樣的組合參考?

微光破曉:篩選低估值組合主要根據PE、PB兩個指標,在這個資產包裏,低PE、低PB隻滿足一個條件,倉位一般在2—3%,如果同時滿足低PE、低PB,倉位會提升至4—5%。一般來說,對於一隻股票最大配置的倉位不會超過10%,所配置行業的倉位不會超過30%。考慮低估值時,可以設定很多參考條件,滿足的條件越多越加分。比如,PE、PB雙低、股息率高、審計機構是“四大”、大股東或管理層大比例增持或回購、跌破流動資產、跌破淨現金等等,這些統統都會給個股加分。

《紅周刊》:傳統行業PE低,如何才能看到估值的回升?估值的高與低應依照什麼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