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倉階段有以下幾個技術共性:
1.指標特征
(1)均線:一般情況下,緩跌式、打壓式、利空式、陷阱式等建倉手法,多數均線係統呈明顯的空頭排列;橫盤式、起落式、壓頂式、保底式等建倉手法,多數均線係統呈水平或黏合狀態;緩升式、拉升式、逆勢式等建倉手法,多數均線呈多頭排列。對這階段均線係統的認真分析,有助於投資者進一步了解莊家坐莊手法。
(2)指標:指標買賣信號頻繁出現,操作難度較大。DMI、MACD等趨勢型指標方向不明朗,幾乎失效。MA、EXPMA、BBI等均線型指標多空轉換頻繁,操作難度較大。BRAR、RSY等人氣指標極度疲軟,交投清淡。RSI強弱指標走勢較強。KDJ、W%R等超買超賣型指標,經常出現“背離”現象。BOLL、MIK等壓力支撐型指標,在常態中運行。
(3)成交量:要把握以下幾種量價關係:
①價漲量增。股價上升而成交量比平時增加,為莊家買盤積極的表現。一般來講,股價在底部出現價漲量增,反映在低位已有莊家積極吸納,後市可望止跌回升。
②價跌量增。股價下跌而成交量增大,價量出現背離。股價累計已有一定的跌幅(30%或50%),且跌幅已經逐漸收窄,此時如果成交量突然大增,可視為有莊家趁低分批買貨的舉動,後市可望止跌回穩。在股價底部,價格突然急挫且成交量顯著大增,視為最後解脫現象,沽盤全數湧現後,看好的一批買盤接貨,從而令後市出現無阻力的反彈升等。
③價跌量縮。股價下跌而成交量減少,是勢道趨弱、買盤欠缺積極表現,此時觀望為宜。若股價已有一定的跌幅,跌幅減少且成交量萎縮至地量,甚至沒有成交,反映沽壓已減少,隻要有買盤出現,股價可望見底回升。
④價平量增。股價持平,漲跌幅很小,但成交量卻突然增加。若股價接近跌勢末期時,出現價平量增,反映低位出現承接力,莊家可能正在低位收集貨源,後市有機會反彈回升。
⑤價平量縮。股價升跌幅微少,且成交量減少。若股價處於明顯跌勢,累計跌幅很多,突然出現平量縮,反映其時有可能暫時止跌築底,宜密切留意。若股價下跌已多,止跌回升初期,出現價平量縮,反映市場買盤仍見猶豫,未敢大量買盤,其時漲勢仍不明確。
2.K線特征
在這階段日K線經常出現小十字星、小陰小陽實體方塊。其含義:一方麵,莊家壓低後慢慢吸納,又不想收高,不然造成今後吸貨成本提高,故收盤時打壓到與開盤相同或相近的價位,這就形成十字星K線;另一方麵,莊家想隱藏些,在這種盤局中悄悄吸納便宜貨,因而打壓也不敢太放肆,收集不敢太瘋狂,所以振幅較小,成十字星K線。到收集後期,出現實體較長的陽線或上影線較長的K線,伴隨較大成交量,代表這一階段收集頂峰。
在這一階段經常出現的K線組合有:十字星、長十字、早晨之星、早晨十字、錘頭、倒轉錘頭、穿頭破腳、曙光初現、身懷六甲、十字胎、平底、好友反攻等。
3.形態特征
在建倉階段,經常出現的形態有圓形底、潛伏底、島形底、階梯底、V形底、扇形底、盤形底、W形底、頭肩底、長方形、橫向形等,均為明顯的底部形態。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大類:單穀底、雙穀底和三穀底(多穀底)。
(1)單穀底。單穀底包括:圓形底、潛伏底、島形底、階梯底、V形底等。
①圓形底。圓形底,又稱圓弧底,因其形狀類似碗、碟,故又稱為“碗形底”或“碟形底”。股價從高檔滑落一大段之後,持股者已熬過難關,眼看價錢甚低,大都舍不得認賠求售。持幣者缺乏信心,期盼出現更低的價格。由於買賣雙方都不積極,所以跌勢逐漸趨緩,呈現小紅小綠,多空拉鋸,微幅震蕩的走勢。雙方僵持一陣子之後,持股者發現最壞的情況似乎已經過去,信心增強不少,更加不願賣出;持幣者眼看低檔無多,若不趕快出手,也許會被迫追高。於是,多空情勢產生了微幅盤升的走勢,在底部形成圓形底。圓形底形態股價從下降或到上升的變化過程極為平緩。圓形底形成的時間一般較長,形態上也比較好辨認。一般來說,完整的圓形底(包括價和量)比較少,一旦出現該形態,通常是市場的底部。
標準的圓形底,成交量也通常與股價圓形走勢吻合,也呈相應的盆狀形態。初跌時,恐慌,成交量大。然後,隨著拋壓減輕,於是圓底右邊成交量也隨價格微升而放大。突破圓底時,成交量應持續放大。
②潛伏底。潛伏底與圓形底相似,股價經過長期的下跌,已跌無可跌,投資者暫時找不到買賣的理由,多空雙方達成平衡,致使股價在一個極其狹窄的區間波動,成交量也萎縮至極點,在K線表現為小陰小陽交錯的水平狀。最後,在利好消息的刺激和莊家的推動下,股價向上突破,成交量也隨之放大,上升行情迅速展開。當發現股價明顯擺脫悶局時,不妨陪莊家走一程,一般會有不俗收獲。
潛伏底形態的特征及操作策略:
潛伏底形成時,股價經反複下跌後,於低位在一個狹窄的區域內震蕩,每日的波幅極小(一般在5%以下可以接受),成交量方麵也見稀疏,每日成交可能隻有幾千手,甚至幾十手。
潛伏底多在一些名不經傳的低價股或冷門股中出現。主要是因為公司前景一般或盈利欠驚喜,但又無壞消息衝擊,令已持股者找不到急於沽售的借口,而持幣者又沒有立即行動,以至於人們漸漸將它淡忘。於是,莊家在低位隻做有耐性的累積貨源,等候機會拉升。
潛伏底形成時間一般較長,至少需要一個月以上,事實上長達半年至一年的潛伏底也見過不少。因此,在股價窄幅震蕩時,而成交量仍低迷,不要過早介入。隻有當成交量激增,股價上揚擺脫底部時,方可吸納。通常,底部形成時間愈長,貨源收集愈多,未來上升阻力愈小,升幅愈巨,但至少量度升幅可測。
在構築潛伏底時,股價一般呈橫向運行,成交量也保持穩定及稀疏狀態,當股價波幅突然擴大向上突破時,成交量需配合大增(最好能持續三日以上),這樣方可視為有效突破信號,值得跟進買入。此外,股價在突破後的上升趨勢中,成交量也最好維持在高水平。
原先確認的潛伏底,在突破後又跌回平台區域甚至跌破前期的低價,這有可能僅是下跌途中的整理,而非潛伏底,應止損出局。
③島形底。島形底又稱雙跳空。島形底代表的是股價在向上跳空之後,股價在缺口下方盤整數日後,股價又再度向上跳空。從圖形上看,缺口之下的價格圖就像一個孤島,所以稱之為“島形反轉”。它有一種變異島形頂,叫半島形頂或叫單跳空,它就是在形成頂部時,隻伴有一個向下跳空缺口,這比標準的島形反轉少一個跳空缺口。在圖形上就像一個半島,它的出現是明確警告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