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階段有以下技術共性:
1.指標特征
(1)均線:5日、10日均線交叉頻繁,30日MA走平或已經開始上移,操作難度較大。
(2)指標:DMI、MACD等趨勢型指標方向不明朗,幾乎失敗。EXP、MA、BBI等均線型指標多空轉換頻繁,按買入信號介入後,不久又發出賣出信號,操作性不強。BRAR、PSY等人氣指標極度疲軟,交投清淡。RSI強弱指標走勢較強。KDJ、W%R等超買超賣型指標,經常出現“背離”現象。BOLL、MIK等壓力支撐型指標,在常態中運行。
(3)成交量:由於這時的拉升量已經用完,想再向上拉升,必須收回原來的拉升量。量呈逐漸縮小的狀況,但總體規模一般會明顯大於洗盤時。
2.K線特征
在這階段日K線實體逐漸變小,小陰小陽實體方塊或十字星屢見於盤麵。一方麵,莊家壓低股價繼續慢慢吸納,收盤時打壓到與開盤相同或相近的價位,這就形成小陰小陽或十字星K線;另一方麵,莊家想隱蔽吸納便宜貨,因而打壓也不敢太放肆,收集不敢太瘋狂,所以振幅較小。到整理後期,出現實體較長的陽線或上影線較長的K線,伴隨較大成交量,代表這一階段基本結束。
這階段經常出現的K線形態有:十字星、長十字、錘頭、倒轉錘頭、穿頭破腳、身懷六甲、十字胎、反攻線等。
3.波浪特征
在這一階段很少形成完整的大波浪走勢,多數以小型波浪形態出現,可以將波浪理論與其他技術分析綜合研判。
在對試盤階段升幅較大的個股,可能出現第2浪調整形態。第2浪是對第1浪升幅的調整,第2浪調整以a、b、c三浪運行。第2浪調整通常是第1浪的0.382、0.5、0.618倍,其成交量比第1浪明顯萎縮。莊家誘空吸籌,惜售很明顯,成交量明顯減少。第2浪調整的形態直接決定後市的強弱。
4.切線特征
莊家將股價向上(向下)突破某一個阻力位(線)或支撐位(線)、成交密集區(前期高點或低點)時,成交量放大,表明整理階段完成。有時,莊家刻意在某一天向下(向上)擊穿上升(下降)趨勢線,或者向上(向下)脫離原先形成的水平橫線,來完成整理任務。
5.形態特征
在整理階段中,主要技術形態有旗形、三角形、楔形三種,但橫向形、扇形、V形、W形、長方形等形態也時有出現。
(1)上升旗形。旗形被公認為可靠的整理形態,在指示方向及量度目標方麵,準確性較高。旗形形態經常出現於上升或下降中段整理之中,由一根旗杆和一塊旗麵構成。它與矩形相似,上方的壓力線和下方的支撐線是平行的,但卻不是水平的。形成旗形走勢的原因:
①受到某些利好(空)消息刺激,價位急劇上升(下降),形成旗杆。
②利好(空)出盡,於是有人獲利回吐(搶反彈),形成旗麵。
③莊家想要低(高)位時多吸(出)貨,卻引起少數精明散戶的注意,因而跌(漲)幅不大。
④最後利好(空)消息終於兌現,價位也跌不下去(漲不上來),就形成向上(下)突破。
⑤上升(下跌)之後,往往是最後一波,很快就會急速回落(上升)。
旗形可分為:上升旗形和下降旗形。
在上升旗形中,股價突然急促上升,成交量亦伴隨增加,形成旗杆。股價在進入相對高價區後,遭到獲利盤的回吐而小幅回落,形成一個緊密、狹窄而稍微向下傾斜的密集區。將此密集區的高點及低點分別以線連接,呈現兩條細小平行的下跌通道,此為旗麵,與前一段升勢呈相反走向。此階段中,成交量明顯萎縮,反映市場人士正在喘息整固,所以沽壓不大。直至股份以大成交量配合,突破上限阻力位,股價重拾升勢,上升旗形正式獲確認。旗杆向上、旗麵向下的旗形,代表的趨勢是上升的。莊家吸貨多出現在上升旗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