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3 整理階段的技術形態分析(3 / 3)

(3)上升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形態的形成反映股價每次升抵某一水平後遇強大阻力而回落,但市場承接力強,股價每次未及跌至上次低點即作反彈。如此,將兩個以上高點連接,可畫出一條接近水平的阻力線;將兩個以上低點連接,可畫出一條向上傾斜的支撐線。

上升三角形形態的判斷原則,與對稱三角形差不多,但少許不同:

①上升三角形通常在上升勢途中出現,向上突破的機會往往較下突破的為大,屬利好整理形態,以收盤價突破上升三角形上邊線的3%作為形態的結束標誌。

②量度升幅:量出上升三角形最寬處的垂直高度,從突破點起向上量出相等距離處的價位就是目標價位。一般實際的升跌幅度均大於預期的。

③上升三角形有時也出現在底部形態,即在下降趨勢的末期出現上升三角形。此時,股價對上升三角形的突破標誌著底部形態的結束,上升行情的開始。

(4)下跌楔形。楔形形態與對稱三角形在形態上有些相似,不同之處是楔形形態的兩條趨線同時向上或向下傾斜,隻不過兩線的角度大小有別,而對稱三角形形態的方向是水平的。

一般來說,楔形形態的方向與股價的趨勢方向相反。也就是說,上升趨勢中的楔形形態向下的,而下降趨勢中楔形形態是向上的。或者說,向下的楔形形態後市看漲,向上的楔形形態後市看跌。楔形形態有時也在頂部或底部出現,股價在低位,如果出現向下的楔形,則標誌著底部形態的完成,緊接著將是一輪上升行情;股價在高位,如果出現向上的楔形,則標誌著頂部形態的完成,緊接著將是一輪下跌行情。

楔形可分為:下跌楔形和上升楔形。下跌楔形則出現在空頭市場即將結束之前,而上升楔形一般出現在長期多頭市場的末期。

在下跌楔形形態內股價雖反複下跌,不斷創低點,但後一個低點僅比前一個低點稍低即做反彈,跌勢明顯放緩。不過,此時投資者買貨搶反彈的信心仍脆弱,令每次反彈時,未及升抵上次反彈高點就遇阻力而落。將圖內兩個以上反彈高點連接及將兩個以上低點連接,便發現上麵的一條阻力線下傾度較陡峭,下麵的一條支撐線下傾度較平緩,這樣就形成下跌楔形。

下跌楔形的特征及操作策略:

①下跌楔形中,股價突破最理想的位置,是以形態內第一個高點開始,移至楔形尖端這段距離的2/3左右的地方。

②當股價向上突破其阻力線時,成交量放大,屬可靠的利好買貨信號。但有時會向下發展,若股價跌破其支撐線,則要小心後市形態將演變成下跌通道,需要改變看多思維。

③下跌楔形與上升楔形一個明顯不同的地方,就是突破後的股價變動速度。在上升楔形中,當股價往下跌破支撐線後,股價一般如失控一樣出現急跌的情況;相反,在下跌楔形中,股價向上升破阻力後,往往出現橫向發展,形成牛皮窄幅震蕩區,而成交量仍見低沉,然後股價才慢慢上升,成交量此時亦配合大升。這是因為股價在經過早前的弱勢下跌後,投資者的信心一下子未能恢複過來,觀望氣氛濃烈,故股價初升的速度會較慢。

④形態突破後,無量度升幅測算方法,在股價以大成交量突破下跌楔形阻力線時,應第一時間追入買貨,以返回起點為初步目標,但事實上實際升幅往往大於預期。

⑤楔形形態的時間規模通常在1~3個月,屬於中等形態規模。在下跌楔形中,成交量需要明顯萎縮,而且股價愈接近楔形的尖端,成交量愈小,反映市場沽盤力量正在逐漸減弱,對將來反彈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