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盤階段有以下技術共性:
1.指標特征
(1)均線:洗盤時股價多數在10日均線之上,並遠離10日均線時開始的。這意味著一些跟莊者已有短期利潤,應該讓他們出場,換進新的跟莊者,從而抬高散戶持股成本,避免獲利盤的回吐壓力。在均線係統上,10日、30日和60日均線維持多頭排列,即使股價跌穿10日均線,也在其附近徘徊,不會太深,一般不破30日均線。即使破了,也很快會拉回來,這是避免將來拉抬時遇到強大的解套盤壓力。一般橫盤式調整到觸及10日勻線即結束,展開升勢。期限長的調整會破10日均線,但一般不等10日均線向下觸及30日均線即應結束洗盤。道理是莊家不會讓10來天內進場的散戶都套牢,到時拉抬遇到這樣大的解套盤壓力,怕難成功,達不到四兩撥千斤的攻效。
(2)指標:DMI指標中的+DI死叉-DI,ADX、ADXR回落呈盤整走勢。MACD指標走平或形成死叉,BAR紅柱縮短或消失、綠柱出現或增長。KDJ、W%R等指標死叉後,從強勢區進入弱勢區整理,有時在底部出現“背離”走勢。RSI指標進入弱勢區域。BOLL、MIK等指標圍繞或下穿中軸。PSY、BRAR、CR、VR等指標向下回落在低位盤整,人氣低迷。TRIX、DMA、LONG等指標的快線有向其平均線靠近,但一般其平均線趨勢仍然向上。
(3)成交量:洗盤時成交量總體上從量大到量縮再到緩慢放大的過程,基本呈“大、小、大”的走勢規律。在初期,洗出膽小和不耐煩者多,故成交量大;到中期,浮籌洗淨,成交量因惜售萎縮;到後期,莊家補倉和拉抬,價格上移,成交量放大。洗盤完畢,向上突破時,一般都伴隨巨大的成交量。對於邊拉邊洗式洗盤,拉升時不一定有很大成交量變化,因為在洗盤當時成交量已經很大;對台階式、打壓式洗盤方式而言,最後向上突破時需相對較大的成交量。
2.K線特征
日K線組合形態變化多端,陽線、陰線經常交替產生,屢現空頭陷阱,而盤中動作難以把握。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特征:①大幅震蕩,多空拉鋸,陰線、陽線夾雜排列,市勢不定。②常常出現帶上下影線的十字星。③股價一般維持在莊家持股成本的區域之上。若投資者無法判斷,可關注10日均線。非短線客則可關注30日均線。
按K線組合的理論分析,在這階段常見的K線組合有:十字星、長十字、穿頭破腳、下跌三步曲、三隻烏鴉、大陰線、平頂、烏雲蓋頂、吊頸、黃昏十字、垂死十字、射擊之星、下肩帶裂口等。
3.波浪特征
洗盤階段在波浪理論中,一般屬於第2浪或第4浪。
第2浪是對第1浪升幅的調整,股價經過長時間的a、b、c浪調整,雖有1浪的小幅上升,但人們還沒有從熊市的思維中轉變過來,一遇到2浪的調整,常常恐慌殺出,調整的幅度一般較大,成交量逐漸萎縮。常呈下列三種情形:①調整的幅度通常是第1浪的0.382、0.5、0.618倍。②第2浪多以a、b、c三浪運行。③若第1浪以5波的形態上升,則第2浪很可能回吐到上述第4小浪的位置。另外,第2浪調整的形態直接決定後市的強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