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七)(1 / 2)

“我軍斥候既已探得石勒軍情,那石勒軍之斥候也必然探得我軍軍情。以一萬軍士有六十甲斥候計,石勒軍有五萬人,共計三百甲。一千五百人的斥候充斥在如此近的距離內,要想瞞天過海,談何容易!在這種情形之下輕易分兵,稍有不慎便會被石勒的騎兵個個擊破。”

看到世子毗放下信件專注聆聽的李惲又恢複了神色,

“主公,洧倉城地處兩座丘陵之間,西側山丘連接瀷水,東側連接洧水,城北是為南下北上之咽喉,城南雖較城北開闊,但並不足以容納萬人部隊在此作戰。這樣的地形,有利於步兵設防,而不利於騎兵展開。石勒軍雖號稱十萬,但據斥候所報,其軍絕不超過六萬,兵種主要以騎兵和步兵為主,兩者大約各占一半。我軍有五萬步兵,一萬騎兵,另有三百輛偏箱車。若以常規而言,我軍處於劣勢,但,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地形中,我認為,隻要我們布防得當,則完全能將劣勢轉換為優勢。主公請看,如若我軍在洧倉城外的這裏、這裏,依托山體紮營設寨,”

世子毗向沙盤上一附身,李惲在沙盤上輕劃兩下,方又站直身體,繼續說到,

“就可形成以洧倉城為中心,西接瀷水,東接洧水的弦月樣(反形雁翅)進攻陣形,同時,還能大大壓縮洧倉城南的戰場空間。如此以來,石勒軍的騎兵既不能大範圍機動,又不能迂回穿插,更不能大規模用兵,其優勢不僅蕩然無存,還將立刻轉換為劣勢。我軍則可以將東西大營營門設於緊挨洧倉城的東西兩角,這樣,在敵兵到來之時,我軍既可以沿著營寨、南城牆形成遠距離射擊的弧形圈,又可以迅速出動步兵在南門外布陣禦敵。到那時,何將軍之東大營,我之西大營,兩營輪番出戰,既有利於休養,又能促進競爭、保持士氣。主公隻需領中軍,在南城牆多備強弓硬弩,檑木滾石,為將士們助陣即可。如此這般,即便不能殲滅石勒軍,但迫其繞道襄城北上,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說完,李惲坐下來喝了口茶,

“有利於我軍的因素除了地利以外,還有人和。那石勒剛剛在寧平城外肆意屠殺俘虜,這種慘無人道的手段,完全點燃了我們所有晉人心中的熊熊怒火。現在軍中士卒每言至此,都恨不能啖盡石勒肉,飲盡石勒血。我可以說,我帶兵這麼多年,都極少見到普通士卒會有如此高昂的鬥誌。另外,我軍錢糧甚巨,更易激勵士氣,也易長期堅守。還有,我軍尚有一個大殺器,就是那三百輛偏箱車。假如,我們稍做改裝,給南城牆上放置四輛偏箱車,就可以居高臨下,以超遠距離大力殺傷敵軍,如此必可挫敗敵人銳氣。”

李惲略略有些興奮,他看著世子毗那疑惑的目光,滿麵春風的說到,

“主公,千萬莫要小覷這三百輛偏箱車的戰力。當年西涼羌人判亂,因為地處偏遠,環境複雜,滿朝上下竟無人可以平定,此事煩擾的武帝茶不能思,夜不能寐。後來,馬隆向武帝自薦前去征討,武帝讓他隨便挑人,但馬將軍隻選了三千五百名勇士。在西征路上,他按八陣圖製作了一千輛偏箱車,他們一路西進,一路斬殺,最後競度過溫水,殺到了武威。他們一舉殺死了羌人首領木機能。就這三千五百勇士,依靠一千輛偏箱車,前後斬殺、降服的羌兵多達數萬人,一舉平定了涼洲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