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娘子莫要如此說話,那阮修雖然家境貧寒,到現在未有家室,但他可是與謝鯤,王敦、庾敳(ai)並稱為王衍四友之人,且不可小而視之。”說著話的桓彝隻是抽不開手,
“夫君,你剛說我腹中孩兒若為男便取名為溫,那若為女呢?”
“回來再說吧娘子,我要走了,他們全都上馬了…”
“夫君~你且先說…”
“好了,好了,就叫“欣”好了?憲者“欣”也,就這樣啊,我走了,娘子當心…”說著話的桓彝一邊回頭一邊急急的追了上去…
“唉…夫君…”
話說羊林楓剛剛將那胡人扔下馬來,便看到山坳中衝出了四五十匹馬,他們隻與那十八騎胡人接觸了一回,便急急的向著西邊疾馳而去。就這電光火石中的一招,兩方便有六七人倒在馬下…
“駕~駕~”,
回身一策馬的羊林楓看到了自己右手側遠處的石瞻,他正帶著大隊人馬迎頭追向那四五十人,同樣在自己右手側身後,還跟來了二三十騎胡人…
“怎麼辦?”本打算著或者前去救人、或者讓人救自己離開羯軍的羊林楓,看到這種情形,心中不由得一驚,“怎麼辦?追上去還是返回?追上去,肯定會將身後這二三十人一並引去。返回…可那冉良已然追了上去,他可是心狠手毒的主…”
“不行,必須去!管他結果如何!”羊林楓狠下一條心來,硬著頭皮直追了上去。
“駕~駕~進穀…都進穀去…”大叫著的祖逖一撥馬頭直直的向南紮入了穀中…
注1:桓溫的三次北伐:
第一次,主要對手是氐族的前秦政權,一直打到霸上(長安以東),北伐軍很受歡迎,“持牛酒迎溫於路者十八九”(《晉書》),但是由於後來糧草不濟,隻得退兵;
第二次,打敗羌族姚襄,收複了洛陽。但隨後便被剛剛興起的前燕慕容氏擊退。
第三次,是與前燕慕容氏對峙,開始時勢不可擋,占盡先機,最終在枋頭(今河南汲縣東北)一役,遭到前燕大將慕容垂的騎兵伏擊,铩羽而歸。
注2: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東晉軍事家。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數年間收複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製祖逖。祖逖見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
注3:陳郡謝氏:
謝鯤:公元311年。時年30歲,出身儒學世家,年少知名,生性豁達,見識高明,卻不修威儀,喜讀《老子》、《易經》,善嘯歌、鼓琴,深受當世名士王衍與嵇紹的賞識。是王衍親信。與王敦、庾敳阮修並稱四友。時年,其子謝尚三歲。其女謝真石四歲。
謝尚:(308年—357年6月14日),字仁祖。東晉人,豫章太守謝鯤子,東晉太傅謝安從兄。精通音律,善舞蹈,工書法,尚清談。曆任江州刺史、尚書仆射,後進號鎮西將軍,累宦至散騎常侍,衛將軍,並開府儀同三司。世稱謝鎮西。曾於北伐中得到傳國玉璽,又於牛渚采石製為石磬,為江表鍾石之始。謝尚為陳郡謝氏取得了地方藩鎮的實權,為陳郡謝氏的崛起貢獻極大。為人風流,有“鎮西妖冶故”之說。終生無子,過繼堂弟謝奕的兒子做兒子。
謝真石:嫁陽翟褚氏的褚裒,女兒褚蒜子被立為皇後,被封為尋陽鄉君。
謝裒(282-346),字幼儒,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於陳郡謝氏,東晉元帝的吏部尚書,謝安之父。其子:謝奕,謝據,謝安,謝萬,謝石,謝鐵。
謝奕:公元311年時,九歲。曾為桓溫幕府司馬,官至安西將軍、豫州刺史。
謝據:公元311年時,七歲。曆任東陽太守、散騎侍郎,三十三歲去世。
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年輕時曆任桓溫征西司馬,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鹹安二年(372年)簡文帝崩後,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並在其死後與王彪之等共同輔政。在淝水之戰中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氐族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戰後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追贈太傅、廬陵郡公,諡號文靖。
其餘三子與其三弟謝廣,亦為東晉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