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永嘉之亂(六)(2 / 2)

呼延晏見王彌退下,連忙說到,

“王爺,屬下乃一介武夫,不善辭令,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但屬下知道,此次出征受命於天子,受王爺節製,故而,在天子麵前,在王爺麵前,屬下萬萬不敢言功!”

“王爺…”石勒不等呼延晏話語落音,也欲說話,不想劉曜卻站起身來,雙手一伸,連連阻止…

“好好好…諸位,本王也不是貪功之人,各位的功勞,本王將會如實上報天子,諸位等著嘉獎便是。現在,我將此戰的戰果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我軍共斃敵兩萬餘人,抓獲晉帝司馬熾…”

“啊~抓獲了晉帝…”幾人俱麵有驚色,紛然交首…

“諸位諸位…”劉曜輕笑到,

“晉帝已被囚於重兵囤守之端城,現在他是插翅也難逃了。除了他,我們還俘虜了晉太子、文武百官以及士族民眾近一萬餘人。可以說,晉帝國已全然覆滅…”

“好!”三人齊聲叫到,“王爺此功定當名垂青史,永載史冊!”

劉曜開心的一笑,

“剛才各位將軍詢問下一步有何打算,我也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劉曜逐一看向了三人…

“這個…”……呼延晏

“嗯…這個…”……石勒

王彌稍做思稱,向劉曜一報拳,柔聲說到,

“王爺,愚以為王爺應當奉勸陛下自平陽遷都於洛陽。洛陽位於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洛陽,又稱洛邑、神都。境內山川縱橫,西靠秦嶺,東臨嵩嶽,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據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關都邑,八麵環山,五水繞洛城”之說,故而得“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稱?。這便是夏、商、周、東漢、曹魏、晉均選洛陽做為都城的道理。如今,洛陽城四周,四麵都有要塞、城池,城中宮室完備、也完全不用耗費人力物力再去修葺營建。更重要的,是那些留下未走,而被我們抓獲的官員、士族。他們全是能保證國家正常運轉的有用之才。故而,洛陽實乃建都之第一選擇呀。”

“報…”王彌話音剛落,門外就傳來了傳報聲,

“報始安王,陛下秘旨到…”

劉曜連忙起身,“那諸位請回,本王就不送了,有事我們明日在議。”語罷,劉曜頭也不回便往後門走去…

“你覺得王彌遷都之策怎樣?”劉曜問向了身旁的遊子遠,

“王爺準備采納王彌之言嗎?”遊子遠躬身低頭,抬眼偷瞄劉曜,

劉曜輕蔑的一笑,“他那淨是一派胡言,聽他的,我們漢國便危矣!”

“哦?王爺請明示?”看透了劉曜的遊子遠順意說到,

“洛陽是居天下之中,也正如王彌所說,它是十省通衢。但正因此,它在戰時,便要麵對四麵八方之敵。他說洛陽四麵有險,但其險最多也隻能言緩阻,絕非天塹而不可逾越。他說的洛陽八關,我們來看:函穀關,伊闕、廣成、大穀、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此八關亦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關口,要想守住,均需耗費重兵囤守。再看這八關之內,俱是一馬平川,一但敵軍攻破一處關隘,便可迅速抵達洛陽城下,給其餘關口施加壓力。並且,你不敢將重兵集中於洛陽城一處,因為這樣極有可能會被敵軍圍成甕中捉鱉之勢。故而,洛陽實乃需要分兵固守的四戰之地,從軍事上講,根本不適宜做為都城…”

“那以前的朝代為何選址洛陽做為都城呢?”遊子遠問,

“夏、商、周,是靠禮儀、等級觀念與分封諸侯國來屏障國都洛陽的安全,至於東漢、曹魏、晉,有那個朝代是長命又不紛亂的呢?又有那個君主在戰亂剛剛開啟時沒有受到敵軍驚撓呢?…”

“王爺真是博學多才呀,屬下真是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