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程,女性朋友在投資之前應先根據自己的資產現狀和家庭情況進行合理規劃,在現有條件下既要關注收益也要關注安全。既有流動性資產,又有保障性資產和安全性資產,無疑是最科學的選擇。然而很多女性朋友在投資時常常會陷入一些誤區,結果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1)投資態度過於保守
一直在市場上經營小本買賣的王女士這兩年趕上了個好勢頭,賺了不少錢。王女士對賺到的這筆錢很滿足,打算把錢全部存入銀行,作為15歲的兒子以後上學的專用資金。王女士認為自己以後掙大錢、發大財的機會比較小,所以孩子以後上大學的錢絕對是個大頭,這筆錢隻有存在銀行才保險,她經不起損失。
在諸多投資理財方式中,儲蓄無疑是風險最小、收益最穩定的一種。但是,銀行的利率調整已趕不上CPI的增長速度。在這種情況下,依靠存款實現個人資產增值幾乎沒有可能。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存在銀行的個人資產還會在無形中縮水。
實際上,女性朋友應該轉變原有的隻求穩妥、不看收益的傳統理財觀念,要尋找那種既穩妥又能有較好收益的投資渠道,以求最大限度地增加財富,所以對於一些基本的投資工具都要有大體的了解,根據個人的收入狀況和對投資工具的理解程度擇優選用幾種投資方式,進行組合投資,以期獲得財富的增值和保值。
(2)投資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
劉小姐在一家合資企業上班,收入不錯。去年,劉小姐看到房地產市場十分火爆,在北京四環邊上看中了一套有升值潛力的房子,通過向親戚朋友借錢付了兩成的首付,並從銀行按揭貸款購買了這套房子。之後的20年內,她將要為這套房子支付自己每月一半的薪水,再加上她現有的車貸,每月要將自己收入的80%用來還款。盡管自己省吃儉用,但還是難以維持正常的生活開支。像劉小姐這樣,就是不顧自己的收入和能力,超負荷地進行投資。這種投資方式是很不可取的,女性朋友在投資時,一定要先衡量自己的財力狀況及風險承受能力,然後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選擇穩妥的投資產品。
(3)投資組合不合理
李小姐上班7年,手裏小有積蓄,希望能夠通過購買股票讓自己獲利,但苦於沒有時間炒股。在理財專家的建議下,李小姐選購基金作為投資方式。她一口氣購買了10隻基金,希望能分散風險。一年後,李小姐的平均收益為10%,對於當年的基金市場整體成績在15%以上來說,李小姐的投資顯然不算成功。她的失誤在於基金品種購買得太多太雜,雖然在她的投資組合中不乏取得良好收益的基金,但她的收益最終被其他基金拖了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