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每次交易的最大總虧損金額必須限製在總資本的5%以內。這個5%是指投資者在交易失敗的情況下,將承受的最大虧損。
4.分散投資與集中投資
分散投資市場被用來限製風險,但是如果投資過於分散,那麼可能為數不多的幾筆盈利將無法彌補更多的虧損交易。因此,投資者應當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有些投資者將資金集中於少數幾個市場,隻要確保這幾個市場處於良好的狀態,就可以獲利。一般而言,投資者選擇的幾個市場之間,相關性越小,分散投資的作用就越好。
5.設置止損
目前保護性止損措施在國內的期貨交易中不能直接使用,但是交易者必須為自己的持倉設置保護性止損指令,當期貨價格下跌,觸及到了自己設定的止損價格,就要通過反向的限價(平倉)指令來完成。
止損指令的設置非常重要,一方麵投資者希望止損指令充分地接近,這樣一旦交易失敗,投資者的損失也盡可能地少;另一方麵,如果止損指令過於接近,那麵對市場發生的短暫搖擺,就可能輕易觸及止損,引發不必要的平倉止損行為。因此,投資者要多多分析價格圖表上的技術性因素和資金管理方麵的要求,考慮市場的波動性因素,確定自己的止損價位。
附錄:牛市選股疑難問題解答
1.如何根據走勢圖選股票
在選擇股票之前,你需要首先選擇股票的類別,如地產股,金融股、電子股等。讓我將這個過程簡化成以下三個步驟:
(1)什麼是大市的走向?如果大市不好,你最好什麼都別買,安坐不動。對新手而言,讓錢閑著是件極其難受的事,但你必須學習忍耐。就算你看到很吸引人的臨界入場點,也不要輕易有所動作。大環境不適合的時候,你的勝算降低了。
(2)哪些類別的股票“牛勁”最足?需要指出,如果兩隻股票的技術圖形相似,比方說同時在充分的交易量之下進入爬坡階段,其中一隻股票屬“牛勁”很足的類別,另一隻屬“牛勁”不足的類別,你會發現屬“牛勁”足類別的股票很容易就升了100%,而“牛勁”不足類別的股票要很辛苦地才能升20%。
(3)當你判定股票大市屬於“牛市”,選好“牛勁”最足的類別股後,餘下的工作就是“牛勁”最足的股類中選擇一兩隻“龍頭”股。這些龍頭股可以是該類別的“龍頭老大”,如香港銀行股中的彙豐銀行;也可以是有特別產品或專利的“特別小弟”。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三步驟,你就會發現你的資金在勝算最大的時刻投入到了勝算最高的股票之中。
這時又出現另一問題,讀者會問第一、第二點都容易明白,也容易判斷,但第三點怎麼辦?在“牛勁”最足的類別股中,怎樣找最有潛力的股票。
A、B圖分別代表兩隻股票的走勢圖,這兩隻股票都屬於“牛勁”足的類別股,你現在選一隻股票,你會選哪隻?假設阻力線的價格同是20元。很多人靠直覺會選B,因為它從高價跌下來,是“便宜貨”。答案是:錯了,你應該選擇A圖的股票。為什麼呢?先看B圖。很多原先在20元的阻力線之上入市的股民已被套牢很久,他們終於等到了不虧或稍賺解套的機會,你認為他們現在會怎樣做?他們會趕快跑,快快讓噩夢結束。一般人就是這麼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再看A圖。每位在阻力線之下入市的股民都已有了利潤,他們已不存在套牢的問題。你會發現A圖股票上升的阻力會較B圖來得小。再看看下麵兩個圖:
形成自己的風格模式,你隻要用心,你會不斷發現適合你的個性及風險承受力的臨界點。
用你自己發現的臨界點,按自己定好的規則買進賣出,訓練自己的耐性,留意市場提供的危險信號,你就走上了選股的正確道路。你很快就會發現,用這樣的方式炒股票,你有極大的自我滿足感,其所得利潤也較其它方法所得更令你覺得喜悅。因為你不僅賺了錢,也知道了為什麼能賺到錢,你將有信心按同樣方法再次賺到錢。
2.股票為什麼會漲和跌
股價的上漲和下跌有很多原因,包括政策的、經濟的、資金狀況的、公司基本麵的、人們對公司未來成長性的預期、市場狀況甚至該股有無大資金運作等等因素的影響。並不是用能掙錢來解釋,交易價格與業績之間的關係也很重要。
(1)市場內部因素。
它主要是指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即資金麵和籌碼麵的相對比例,如一定階段的股市擴容節奏將成為該因素重要部分。
(2)基本麵因素。
包括宏觀經濟因素和公司內部因素,宏觀經濟因素主要是能影響市場中股票價格的因素,包括經濟增長,經濟景氣循環,利率,財政收支,貨幣供應量,物價,國際收支等,公司內部因素主要指公司的財務狀況。
(3)政策因素。
是指足以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國內外重大活動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法令等重大事件,政府的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經濟政策的變化,新頒布法令和管理條例等均會影響到股價的變動。
一般來說,股票的漲跌是和大盤有著密切的關係。大盤的漲跌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個股的走勢。影響大盤漲跌因素很多,主要有市場資金量、國內政治麵、天災人禍等。
拋開大盤,單說個股,主要還是股票在市場上的供求關係左右:供過於求的時候就跌;供不應求的時候就漲。
打個簡單的比方:
某公司發行10000股股票。每股5元。由於公司發展前景比較好,淨資產會增多,股民對他很有信心,競相購買這10000股的股票。但在實際交易中,交易規則規定,出價高的可以優先購買。在股票數量有限的情況下,為了買到這隻股票,股民會委托比較高的價格(就好比拍賣會上的叫價)希望優先搶奪購買權,股票供不應求,造成股票價值上升。
相反,公司不景氣,或遇突發事件:如災害、廠房火災、董事長被抓……是股民對公司失去信心,競相賣出手中的股票,賣出的條件是必須有人去買才行。在實際交易中,交易規則規定,賣出股票的委托價越底,就可以優先賣出,而且價底也才可能會有人收購。這樣,10000股的股票就供過於求,而且賣出的人越多,股票越貶值。
3.牛市中如何選股
(1)看資金流向選股票。
資金流向的判斷無論對於分析股市大盤走勢還是對於個股操作,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資金流向可以從中窺視到大資金及市場的偏愛。資金流向的判斷過程比較複雜,不容易掌握。現在就來研判資金流向的方法。我們通常說的“熱點”,其實就是資金集中流向的個股,而板塊輪動其實就是資金流向輪動而產生的盤麵效果。
具備行情啟動的條件必須是資金湧入,從成交額上觀察資金流向的熱點:每天成交量、成交額排行榜前20~30名的個股就是資金流向的熱點,所要觀察的重點是這些個股是否具備相似的特征或集中於某些板塊,並且占據成交榜的時間是否夠長,時間長短和對資金吸引力度的大小是否成正比。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在空頭市場當大盤成交量比較低迷時,部分大盤股占據成交榜的前列,而這些個股的量比又無明顯放大,則說明此時大盤人氣渙散,不代表資金集中流向這些個股。
選股時需要注意資金流向的集中性,從漲跌幅榜觀察資金流向的波動性,大資金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機構投資者或主力資金。莊家的進場與散戶閑散小資金進場是有所不同的,大資金更善於圖表上相對低位進場,發掘預期有上升空間的投資品種,而散戶閑散遊資是否集中進場更多取決於當時大盤行情是否向好。因此從盤麵上來看,板塊個股具有輪動性,並且大資金總體上進出市場的時間早於小資金進出的平均時間。
如何發現主力已動手,看漲跌幅榜。最初發動行情的漲幅居前、成交量放大的個股,往往最具備示範效應,因為資金具有輪動性。此外就是看跌幅榜居前的一些個股是否前兩天有過上漲行情,這兩天成交量是否也比較大。如果是,則說明人氣被聚集起來了,跟風的資金比較堅決,有利於行情的持續發展,當然大幅上漲後放量下挫則不在此列。
上麵說到的都是在行情上漲時的判斷,可以自己試試將此判斷方法運用到對下跌行情的判斷上。這兩點在實戰中的運用,首先是資金流向對行情拐點的判斷十分重要。相對低點大資金是否進場,行情是否會轉折?相對高點大資金是否出場,行情又是否會轉折?個股的選擇上究竟是選熱點短炒,還是打埋伏等大資金來抬轎,這些都與資金流向的判斷分不開。
所以我們分析股票市場一定要把資金分析擺在重要位置,也就是市場說的低位放量跟進、高位放量離場。說到底,無論什麼時候,證券市場股票交易永遠是資金在博弈、在推動。
(2)看趨勢選股票。
趨勢線屬於切線理論的一部分,它是將波動運行股價的低點和低點連接或高點和高點連接的直線。如股價是按一個低點比一個低點高的運行方式運行,所畫出來的趨勢線就是上升趨勢線;如股價是按一個高點比一個高點低的運行方式運行,所畫出來的趨勢線就是下降趨勢線。還有一種是股價的低點和高點橫向延伸,沒有明顯的上升和下降趨勢,這就是橫盤整理或稱為箱型整理。趨勢根據時間的長短,可以劃分為長期趨勢、中期趨勢和短期趨勢。
長期趨勢的時間跨度較長,通常在1年以上;中期趨勢的時間跨度要短於長期趨勢,而大於短期趨勢,通常為4~13周;短期趨勢時間較短,一般在4周以內,一個長期趨勢要由若幹個中期趨勢組成,而一個中期趨勢要由若幹個短期趨勢組成。投資者在分析趨勢的過程中,應按照從長到短的原則,先分析長期趨勢,再分析中期趨勢,後分析短期趨勢。長期管中期,中期管短期。
在經過大量實際操作後認為:中期趨勢至關重要,投資者較容易把握,實戰性也最強。因此,學習趨勢分析時最好從中期趨勢開始入手。
趨勢線可以分為支撐線和壓力線,將股價波段運行的低點和低點連接成一條直線,就是支撐線;將股價波段運行的高點和高點連接成一條直線,就是壓力線。趨勢線連接的點數越多,其可靠性就越強,趨勢線的長短與其重要性成正比。長期趨勢線和中期趨勢線的第一點和第二點距離不宜太近,如距離過近,所形成的趨勢線的重要性將降低。
趨勢線的角度至關重要,過於平緩的角度顯示出力度不夠,也就是常說的“肉股”,不容易馬上產生大行情;過於陡峭的趨勢線則不能持久,往往容易很快轉變趨勢。
著名角度線大師江恩認為:45度角的趨勢線非常可靠,也就是江恩所說的1×1角度線。
趨勢線的使用方法非常簡單,股價在支撐線上方向下突破支撐線時,應賣出股票,並到下一根支撐線的位置尋找買點;股價在壓力線下方向上突破時,應買入股票,並到上一根壓力線的位置尋找賣點。
支撐線和壓力線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當股價從上向下突破一條支撐線後,原有的支撐線將可能轉變為壓力線;而當股價從下向上突破一條壓力線後,原有的壓力線也將可能轉變為支撐線。在某些時候我們可以發現,股價運行在兩條相互平行的趨勢線之間,上麵的線為壓力線,下麵的線為支撐線,我們經常把這種情況稱為箱型整理。一些投資者常根據支撐壓力線搏取短線差價。趨勢線常可以和成交量配合使用,股價從下向上突破壓力線時,往往需要大成交量的支持,如果沒有成交量支持的突破,在很多時候是假突破。
股價對趨勢的突破一般以收盤價為標準,但很多時候投資者不一定要等到收盤,而應根據盤中實際突破情況,及時做出買賣決定,因為等到收盤時已經太晚了,第二天的跳高或跳低開盤將使你丟掉一大段行情或產生一大段損失。
許多人把收盤價穿越趨勢線超過3%的幅度,作為有效突破,股價從下向上突破線時,可以參考這條原則:股價從上向下跌破支撐線時,應采取一破位就離場的原則,而不要教條地去等待3%。
總之,趨勢線可以幫助投資者順勢而為,尋找價格運動趨勢,在上升趨勢時買入並持有;在下跌趨勢時不買股票而持幣,投資者應牢牢記住,永不確認市場轉勢,直到趨勢線被打破為止。
(3)看時間選股票。
要在股票市場上賺錢,隻有先學會看盤才能過渡到分析。目前受消息麵影響是事實,但一切消息都在盤麵上體現,因此盤麵最真實。如果會看盤,就會買到低價,賣到高價,如果不會看就隻能追漲殺跌,一買就跌,一賣就漲。
滬深所交易日為每周一至周五,國家法定假日和本所公告的休市日,不進行任何交易。在交易日內的9:15~9:25為開盤集合競價時間,9:30~11:30、13:00~15:00為連續競價時間,開市期間停牌並複牌的證券除外。根據市場發展需要,經證監會批準,可以調整交易時間。
現有幾種最基本的時間看盤方法供投資者參考:
①開盤9:00~9:15的準備。“要賺必搶占先機”,掌握開盤15分鍾必為股市贏家。最重要的時間輸贏都在一瞬間,請散戶投資者多把握。
操作技巧如下:短線交易者,開盤後必須立即查看委托買進筆數與委托賣出筆數的多寡,研判大盤究竟會漲會跌。一般而言,如果一開盤委買單大於委賣單達2倍以上(如買單10萬張,賣單5萬張),則顯示買氣十分旺盛,做出勝算較大,短線進出者可考慮買進,待股價拉高後立即於高價拋出獲利;相反,若賣單大於買單2倍以上,則代表空方賣盤十分強大,當日沽空比較有利,開盤立即賣出手中持股,逢低再補回。
觀察大盤的氣勢強弱,可在漲跌幅榜上注意漲停板或跌停板家數的增減。由於國內股市常有追漲殺跌投機風氣,越漲越搶漲、越跌越殺跌。因此,發現大盤漲停板家數由幾家迅速增加至多家以上,代表大盤氣勢強勁,上漲有力,收盤有上漲幾十家以上的可能,必須擇機立即搶進;相反,如跌停家數有出現迅速增加數家以上,且賣單大於買單時,很快就會有多家甚至數十家以上下跌,則代表大盤氣勢極弱,必須立即拋出手中持股,以鎖定利潤或免遭套牢,並可有資金擇機再行入市。
觀察一開盤即漲停跌停板的個股,並密切注意及追蹤其量價變化。如果此時大盤買單大於賣單,上漲家數大於下跌家數,代表大盤偏多(買氣較強),此時短線進出者可考慮以市價買進選中的個股,次日一拉高至平盤即拋出1/2,再拉高再拋餘下的1/2,即可獲利。
②9:15~9:25是集合競價時間,也是每個交易日第一個買賣股票的時機,機構大戶借集合競價跳空高開拉高拋貨,或跳空低升打壓進貨,這是經常有的現象。
開盤價一般受昨日收盤價影響。若昨日股指、股價以最高位報收,次日開盤往往跳空高開,即開盤股指、股價高於昨日收盤股指、股價,俗稱跳空缺口;相反,若昨日股指、股價以最低報價,次日開盤價往往低開。跳空高開後,若高開低走,開盤價成為當日最高價,股民手中若有昨日收於最高價的“熱門股”,有參加集合競價拋貨的機會,賣出價可大於或等於昨日收盤價或最高價。若熱門股昨日收盤價低於最高價,已出現回落,可以略低於昨日收盤價拋貨。
此外,若你準備以最低價抓一暴跌的熱門股,搶反彈,也可以參加集合競價。因為昨日暴跌的最低價收盤的股票,今日開盤價可能是今日最低價。當然,也可以集合競價賣出熱門股,買入超跌股。倘若熱門股或超跌股仍有上(下)行空間配合“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及大成交量,可突破上擋阻力位(下擋支撐位),就不應參加集合競價“拋貨”(進貨),待觀察開盤後走勢再行決定。但是,當9:25集合競價出現時,你若發現手中熱門股缺口很大(一般股票開盤價比前收盤高開5%以上時),且伴隨成交量放大,應立即以低於開盤價賣出股票,以免掉入多頭陷阱套牢。此時,一般不應追漲買入熱門股。相反的,熱門股集合競價跳空缺口不大,成交量較大,經分析仍有上行,又有最新“利好”消息、傳言配合,有可能衝破上擋阻力位,可考慮在衝破阻力位後“追漲”買入或回擋至“支撐”位時買入;若開盤價靠近“支撐”位,可立即買入。該“熱門股”若隨大盤漲跌,就應考慮開盤股指是靠近支撐位,還是阻力位,及股指上行時對此熱門股的影響。
③9:30~10:00是第二次進出貨時機。是要脫手熱門股的一個時間,若股價開盤後高開高走,股價急劇上漲,最高價常出現於上午10:00以前,且成交量急劇放大,往往這個時間為熱門股拋貨的一個時機。假如股價平開高走,隨成交量放大,股價平穩上漲,此時可用分時股價圖(60分鍾K線圖)、分時成交量圖分析“熱門股”走勢,判斷是否買入。
另外,暴跌的股也往往在上午10:00以前出現最低價,因此可考慮買入搶反彈。是否買暴跌的股票,一要看是否跌過了頭,跌到了支撐價位;二要看消息麵,主力意圖,即暴跌股能不能再炒起來。
④11:30,收盤前為買入賣出股票第三次時點。若熱門股從趨勢上發出拋貨信號,上午走勢,隨成交放大,一浪高於一浪,應立即拋貨。若“熱門股”從趨勢上發出買入信號,可能以最高價收市。隨成交量放大,一浪高於一浪,可考慮買入。注意上午收盤股指、熱門股價,此為重要信號。若上午收盤股指、股價高於或低於當日開盤股指、股價,如果當日收盤股指、股價可能高於或低於上午收盤股指、股價,則預示多方(空方)將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