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革命本錢之好心態(1 / 3)

金錢代表著財富,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金錢觀,股市則是把人性的貪欲發揮到了極致的地方,資本市場的逐利性決定了絕大多數人都想追求短、平、快的發財致富夢想,所以才有了上市公司業績造假、主力操縱股價、散戶頻繁操作等逐利行為。股市是一個讓人產生幻想的地方,幻想在此發大財,但別忘了,它也是能使你貧窮、破產的地方。從全世界投資者的獲利情況來看,仍然保持著少部分人獲利的局麵。作為散戶投資者,不要把股市看得很重,心情隨著紅綠的變化而變化。生活中不是隻有股市,把金錢看得淡一點,跳出股市的圈子再來看股市,才能頭腦清醒,把自己置身於局外的時候,才能看清問題的本質,也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那時可能金錢自己就來了。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才有好的心態來投資,才是獲得財富的重要基石。

第一節 股市中的社會法則

1.馬太效應

《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仆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獎勵他5座城邑。第三個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裏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仆人的一錠銀子也賞給第一個仆人,並且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這就是馬太效應。看看我們周圍,就可以發現許多馬太效應的例子。朋友多的人會借助頻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會一直孤獨下去。金錢方麵更是如此,即使投資回報率相同,一個比別人投資多10倍的人,收益也多10倍。這是個贏家通吃的社會,善用馬太效應,贏家就是你。

對投資者的啟示是:要像第一個仆人那樣,善於以錢生錢,不要像第三個仆人那樣隻因怕丟失不敢去做買賣。在股市裏,一定要大膽地買進大牛股,才能快速地生錢,而不要去選沒題材、沒業績的大熊股。股市裏太過保守會喪失許多賺大錢的機會。

2.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鍾,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表時卻無法確定。兩隻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選擇其中較信賴的一隻,盡力校準它,並以此作為你的標準,聽從它的指引行事。記住尼采的話:“兄弟,如果你是幸運的,你隻需有一種道德而不要貪多,這樣,你過橋更容易些。”如果每個人都“選擇你所愛,愛你所選擇”,無論成敗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擾很多人的是:他們被“兩隻表”弄得無所適從,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該信哪一個。還有人在環境、他人的壓力下,違心選擇了自己並不喜歡的道路,為此而鬱鬱終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矚目的成就,也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

對投資者的啟示是:在選股時,要多做研究,選出幾隻好的股票就足夠了,太多了反而忙不過來。靠分散投資來防範風險是不適合散戶的,因為散戶的本金太少了,過於分散會增加交易成本,一旦係統性風險來臨,還會增加操作難度。集中力量炒一到兩隻股為最佳,勝算的概率也大。

3.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對投資者的啟示是:在股票市場裏,買賣股票一旦出現勝少負多的時候,這是市場告訴你,你現在最好暫停交易,此時再去買賣股票就是不值得做的事情,當然你想做好也做不好。暫時放鬆身心從市場中退出來,休養一段時間後再戰。

4.零和遊戲原理

當你看到兩位對弈者時,就可以說他們正在玩“零和遊戲”。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贏棋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對投資者的啟示是:股票市場同其他資本市場一樣,本質都是零和遊戲,你賺的錢,就是別人輸的錢。所以,一定要打起精神,刻苦鑽研,掌握股市的遊戲規則,做股市裏的大贏家。

5.酒與汙水定律

酒與汙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汙水;如果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幾乎在任何組織裏,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他們到處搬弄是非,傳播流言,破壞組織內部的和諧。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裏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裏其他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組織係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破壞總比建設容易。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器,一頭驢一秒鍾就能毀壞掉。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組織裏有這樣的一頭驢,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無力這樣做,就應該把它拴起來。

對投資者的啟示是:投資股票選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買入五隻股票,有一隻是垃圾股且重倉的話,那麼,即使其他四隻股票漲得都很好,你的總體收益還是不好。同樣,即使你有一隻好股票且重倉的話,而其他四隻是垃圾股的話,你的收益也不會太好。所以,不要讓一隻垃圾股攪了局。

6.奧卡姆剃刀定律

如果你認為隻有焦頭爛額、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那麼,你錯了。事情總是朝著複雜的方向發展,複雜會造成浪費,而效能則來自於單純。在你做過的事情中可能絕大部分是毫無意義的,真正有效的活動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們通常隱含於繁雜的事物中。找到關鍵的部分,去掉多餘的活動,成功並不那麼複雜。

對投資者的啟示是:在股市裏,不是越頻繁的交易使你的收益就越大,相反,頻繁的交易正是你虧損的原因。看準每一次股市裏的大機會,無需頻繁操作,隻需一次買賣,你的收益就非常不錯了。

7.二八法則

你所完成的工作裏80%的成果,來自於你20%的付出;而80%的付出,隻換來20%的成果。

對投資者的啟示是:就全球資本市場而言,都遵循著二八定律,即隻有20%的投資者相對盈利,而80%的投資者處於虧損狀態。如果你投資股票獲利,那麼大部分的獲利源於你所投資所有股票中的20%。所以,一定成為20%裏的一員,做成功的投資者。

8.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得出的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雇員總是趨向於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時也被稱為“向上爬”原理。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名稱職的教授被提升為大學校長後無法勝任,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被提升為主管體育的官員而無所作為。

對投資者的啟示是:投資股票,投資者要知道自己的特長,是善於做短線還是做波段,亦或是做長線。當你短線做得好的話,又想去做波段,可現實是,你的波段交易做得卻不如短線好。所以,一定要發揮自己的特長,投資才能順風順水,不要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第二節 來自《菜根譚》的啟迪

《菜根譚》部分精華節選

《菜根譚》不是一部係統的、邏輯嚴密的學術著作,而是三百多年前一位退職官僚的人生處世哲學的表白。作者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成為一種在世出世的處世方法體係,這是該書最突出的一個特點。但《菜根譚》並非完全消極厭世的道德說教,它還有勸導人們建功立業、積極入世、樂觀進取的一麵。例如,他說:“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隻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他的積極入世思想是有限度的,他要求人們應該堅持一種道德標準,符合時可以積極入世,反之,則寧可“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這種講究道德的原則立場對於現代社會依然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