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2
在曹老板手下辦事,是需要非常謹慎的,一不小心就會被曹操拉出去砍了,對於他千辛萬苦拉來的司馬懿也是如此,完全忘了當初是自己非要人家入夥的。
當時,曹操手下很多謀士都是擁立漢室的,對曹操的做法有些不滿,在曹老板背後沒少講壞話,曹操是個小心眼,敢背後罵我,真是不想混了,所以很多人在曹操手下混,都沒能善終,最後都被曹操找了個借口,手拉手一起見閻王去了。
誰讓你們說我壞話的,我給你們吃,給你們喝,你們還想造反,鬧革命?那我就先革了你們的命。這就是曹老板的為人。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司馬懿是步步為營,在曹操身邊的數千個日夜裏,始終沒有鬆懈,將自己的鋒芒隱藏得深深的,生怕露點亮光出來。最後終於贏得了曹操的完全信任,在曹營中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曹操進封魏王後,升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這時的司馬懿常常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和決策,對曹丕也是常常兩肋插刀,出了什麼差錯都是他頂著,讓曹丕相當感動。
曹丕當皇帝後,對司馬懿是相當夠意思的,表麵上跟司馬懿是上司和下屬的關係,其實二人私交很深,曹丕完全把司馬懿當輔政大臣看待,畢竟這是陪他一起走過儲君歲月的人,兄弟一場,不容易啊。
這時的司馬懿已經權傾一時、大權在握了。可惜曹丕在位的時間不長,很快他的兒子曹睿就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了魏國第二任領導人。
曹睿明顯比他爺爺好對付得多,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在與曹操的周旋中,已經鍛煉出了一身過硬的政治本領,可以登上舞台參與角逐。
在那個風雲際會的年代,對於每個機遇的把握都會影響未來的道路,司馬懿在追隨曹氏的日子裏,從一個大好青年變成了一個爾虞我詐隻關心自己利益的人,諸葛亮則是為了理想,從一而終,兩個曾經多麼相似的年輕人,在數十年後刀鋒相對時,是多麼的不一樣啊!
司馬懿此刻在苦苦思索退敵之計,諸葛亮是一個警惕性很高的人,這點司馬懿是十分清楚的,他不想像張郃一樣死得那麼冤枉,家裏還有老婆孩子一大堆,好日子還沒過夠呢,所以還是能不打就不打吧,安全最重要。
諸葛亮對於司馬懿的按兵不動也很苦惱,雖然之前殺了魏國的一員大將,砍殺俘虜了魏國軍士三千餘人,但是這對魏國來說隻是九牛一毛的小損失而已,況且,就算之前搶了司馬懿的糧草,那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能盡快攻下祁山,隻怕日子一拖,軍心一散,這次的北伐又會功虧一簣。
兩個苦惱的人,在苦惱著不同的問題,現在無論他們要幹什麼,怎麼幹,都得非常小心,很可能一步走錯,就滿盤皆輸。高手對招,從來都是攻心為上。
很快,諸葛亮想出了一個非常“缺德”的主意。
送禮就送小女裝
司馬懿不是一個容易被激怒的人,冷靜的人往往都是很難對付的人。諸葛亮看著魏軍陣營裏有條不紊的軍隊,就能看出司馬懿這個人心思是非常縝密的,已經密到針都沒地方插的地步了。
不過不要緊,活人不能讓尿給憋死,諸葛亮決定使用激將法,這天,司馬懿正在和幾位將軍開會,突然屬下抱進來一個盒子,說是諸葛亮送給司馬懿的禮物。
難道他想跟我講和,先送個禮過來緩和一下氣氛?滿心疑問的司馬懿當著眾位大將的麵打開盒子,不料裏麵裝的是一套女裝,顏色鮮豔,質地考究,看來諸葛亮的品味還不錯,眾人當下目瞪口呆。
司馬懿覺得氣血上湧,這是侮辱,對他人格上及其尊嚴的侮辱,旁邊的幾位將領都快要笑出來了,這衣服顯然不是送給司馬夫人的,因為盒子裏指名道姓說要送給司馬懿大將軍。
幾個脾氣暴躁的當下就挽著袖子想衝出去將諸葛亮掐死,但是司馬懿冷靜地讓人拉住了他們,將盒子收好,麵色無異地讓大家坐下,繼續開會,剛才說到哪了,我們接著說。
大家都表示了不理解和同情,諸葛亮都這樣對你了,你還能繼續忍下去啊,幹脆出去拚了算了,反正又不是打不過他。
司馬懿不動聲色,他隻是讓大家不要貿然行動,不然就按軍法處置,然後就散會了。營帳裏隻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他再次看著那個盒子,如果那個盒子是諸葛亮本人的話,估計已經被他的眼神殺死了好幾回了。
諸葛亮這把玩大了,他似乎高估了司馬懿的忍耐度,要知道在古代將一個男人比做女人,比罵他祖宗還讓他無法忍受。司馬懿憋了一肚子火在營帳裏來回溜達,要想消火,隻要大吼一聲,出兵應戰就可以了。 但是司馬懿先生不是一般的人,他沒有這樣做,最終叫人把那件禮物丟出去,然後泡了杯參茶,自己躺著,慢慢消火去了。想讓我和你打,想得美,我才不中你的計呢!
諸葛亮看到天色都晚了,司馬懿卻一點都沒有要跟他決鬥的意思,不禁著急起來,怎麼回事啊,這樣都可以忍,肚量也太大了吧,一向大度的諸葛亮這次也不得不佩服司馬懿了。
作為一個正派人物,諸葛亮還是沒能真正認識司馬懿。司馬懿兄縱橫政壇數十年,雖然和諸葛亮算是資曆相當,但是諸葛亮一開始就是高調上台,享受的是標準的幹部待遇,從來沒人給他小鞋穿,給他冷臉看。 但是司馬懿就不一樣了,他從跟曹操開始,就是把命押在官位上幹的,曹老板的喜怒哀樂都牽扯著他的身家性命,所以一路走過來,司馬懿先生何止是肚量,簡直臉皮、身心都通通被鍛煉得刀槍不入了。
雖然諸葛亮的做法的確傷了他的自尊,但是比起他之前所受的磨難,都是小事情。所以在諸葛亮還巴巴地等著司馬懿找他報仇雪恨的時候,司馬懿已經早早喝過參茶,洗了睡了。
想等我打仗,請明天趕早吧。
諸葛亮,你也早點洗了睡吧!這個對手遠比你想象中的可怕,他不但有軍事才能,而且還相當鎮定,能控製住自己的情緒,這點對於一個帶兵打仗的將領來說非常重要。
看來要改變策略了,不管怎麼樣,都不能在這裏耗著,時間就是生命,諸葛亮覺得自己著急上火得已經要滿嘴起泡了,人多嘴多,搶來的糧食和自己帶來的糧食已經吃得差不多了。
畢竟啊,跟這蹲點,也沒事幹,平時的活動就是練練兵,雖說活動量不大,但也很消耗體力,得每天三碗飯,諸葛亮的信心就在這一碗一碗的飯中消耗殆盡了。
一定要再想個辦法。既然激將不行,那就請將吧,諸葛亮決定撤退,當然不是真退兵了,而是裝裝樣子,讓大部隊慢慢往回退,誘敵出戰,這樣才有機會找到破綻攻破司馬懿的防線。
人都是被逼出來的。諸葛亮覺得自己就快要被掏空了,但不管怎麼說,他都堅信勝利已經不遠了。
事實上,真正的機會並未到來,不是諸葛亮的水平不行,還是司馬懿不吃他那一套。司馬懿是一位別說油鹽,就是鋼筋都進不去的老兄。
後來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諸葛亮的機會離他越來越遠,遠到他不但抓不到,而且連看都看不到了。
諸葛亮VS司馬懿
對待諸葛亮的撤退計劃,司馬懿采取的是謹慎尾隨,但堅決不主動出擊。雖然魏軍中很多將領多次請戰,希望可以替張郃報仇,但是都被司馬懿拒絕了。
你們懂什麼啊?諸葛亮千辛萬苦大老遠跑來打仗,會這麼輕易離開,鬼才會相信呢!就算他真的想回去,為什麼要走走停停,慢得跟蝸牛似的,要說其中沒鬼,那真是見鬼了。
司馬懿是精明的,他在不能保證自己在作戰指揮能力上可以勝過諸葛亮的時候,就選擇了穩妥的防守策略,以消耗內需拖垮蜀軍的戰鬥力,這招在後來被起了個名字,叫做“堅壁清野”,值得後人學習。
道理司馬懿明白,但其他將領不明白,他們見司馬懿從來到這一戰沒和諸葛亮打過,張郃戰死,司馬懿也不著急不上火,壓根沒提為張郃報仇的事情,真是心寒啊!
諸葛亮想司馬懿的心攻不進去,那就從魏軍大部隊下手,人心都是肉長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練就司馬懿那一身鐵布衫功夫的,所以,他走走停停,一再露出破綻,引誘魏軍來襲。
要不是司馬懿攔著,估計魏國已經撲過去好幾撥部隊了。我就不信你能堅持到最後,諸葛亮冷眼旁觀。
司馬懿一再忍辱負重,我就不信你能拖到最後,看你糧食吃完了怎麼辦?司馬懿這時的地位在軍中急劇下降,大夥都在背地裏笑話他看見蜀軍就像看見老虎一樣,一身是膽的司馬懿被自己人看成了膽小鬼,還被諸葛亮送了一身女人衣服。這次出來打仗所受的不止是肉體之苦,還有精神之苦。
但是司馬懿不愧是司馬懿,忍了,忍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忍!
但是諸葛亮先生實在忍不下去了,比起忍受的精神折磨來說,他更難忍受的是肉體上的折磨,原因很簡單,沒糧食了。
就怕出來打仗,一打就拖時間,一拖時間,夥食就跟不上,這次是真沒糧食了,後方的糧食補給總是不到,前方隨時有可能吃了上頓,沒下頓。
諸葛亮慌了,這樣下去,還沒走回蜀國呢,就先餓死在半道上了,千萬不能讓司馬懿知道,不然他肯定會放馬過來報仇的,那時候,他非得把自己的腦袋當球踢。
人都是被逼出來的,這話說得一點都不錯。沒吃的,總不能坐著等死吧,於是諸葛亮大膽發揮,想再次在司馬懿身上動腦筋。
這時已經到了夏季,正好是麥子成熟的季節,紮雍、郿兩地正好是魏國離他最近的產糧地,那一片金燦燦的麥田吸引著諸葛亮,他決定拿來給自己吃。
你說拿就拿,司馬懿才不會答應呢,那可是留著給魏軍補充內需用的,辛辛苦苦長了一年,可不是給別人吃的。
但是你不給,我自有辦法取。
諸葛亮不再拖拖拉拉的,他命令迅速後退,一副走慢了就會沒命的架勢。司馬懿這次真的疑惑了,難道諸葛亮真的打算撤退了?但是為什麼好好的要撤退呢?除非是內部發生了什麼問題。能有什麼問題呢?司馬懿也想到了內需上,看來他上次搶我的糧食終於吃完了。
司馬懿的眼中第一次閃現出殺機,時候到了,該是收拾你的時候了。招集將士,準備出擊,盼了幾個月,終於要打了,雙方將士都很興奮。
諸葛亮似乎很認真對待這次戰役,司馬懿發現他幾乎將全部的兵力都部署到了前方,真正打算背水一戰,他肯定是沒糧食了,想速戰速決,司馬懿這樣想是沒錯,諸葛亮也利用他的想法,將錯就錯跟他正麵來了場硬仗。
打得昏天黑地的時候,司馬懿接到了一個壞消息:別打了,咱家的麥子被諸葛亮給搶了。
差點沒昏過去,司馬懿當下收兵,回去後方一看,所有麥田裏的熟麥都被割走了,看來蜀軍務農的業務挺熟練,動作很麻利。
根據鎮守那裏的費曜、戴陵說,大軍出戰不久後,蜀軍就打過來了,一部分人攻擊,一部分人搶麥子,可惜司馬懿把主要作戰力量都帶走了,結果可想而知,種了一年的糧食全部被蜀軍給拉走了。
陰謀,大大的陰謀,司馬懿這次真的怒了,當下就想朝諸葛亮再打去,但是當一個人運氣不好的時候,總會特別倒黴。
本來就鬱悶的司馬懿先生,又接到了一個壞消息,朝中出了告黑狀的,魏帝曹睿不知道聽哪個挨千刀的小人說,司馬懿擁兵自重,在外麵一待幾個月也不回去,恐怕會生事。
所以曹睿先生一個命令就把司馬懿招回洛陽去了。這個仗打得真是鬱悶,剛打出點名堂來,就得回去。司馬懿先生很不舒服。
這還得怪諸葛亮,他不但搶了司馬懿的糧食,還散布謠言,司馬懿的黑狀其實就是他搞出來的。想跟我鬥,現在你還不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