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與運營商之間的合縱連橫(1 / 2)

第43章 與運營商之間的合縱連橫

小米一直堅持通過互聯網的形式進行銷售,但並不是說有其他好的銷售形式小米也不采用。通過與移動運營商合作推出定製合約機一直是以中華酷聯為代表的國產手機的一個主要銷售方式。如果手機產品過硬,運營商政策優惠,而且推廣得力的話,單款破百萬銷量也是常事。

不過小米的名氣確實太大了,雖然2011年8月才開始發售小米手機,但是小米在微信、微博、各大論壇早已做足了宣傳,別看賣出的手機數量有限,可是小米手機的品牌知名度,在百度搜索的熱度,以至於手機用戶之間口碑傳播的速度,都隱隱讓人覺得小米手機才是國產手機中排名第一的大品牌。

就在小米手機推出不到一個月的時候,中國聯通的銷售總經理於英濤發現了小米的潛力。而從與蘋果推出定製合約機中獲得了甜頭的中國聯通,對於發展合約機項目也是大力支持。於英濤是一個辦事效率極高的職業經理人,既然發現了好東西,就要想辦法拿下來。於英濤不及請人引薦,也不待預約,便一個人直奔小米公司在銀穀大廈狹小的辦公室。

雷軍等人初見於英濤也是吃了一驚,因為想不到中國聯通的銷售總經理會親自登門。結果兩個多小時的會麵之後,眾人相談甚歡,談話間也基本上定下了日後合作的基調。

雖然雷軍之前沒有想過要做合約機,至少在一開始這個階段並不打算推出合約機,但是既然機會上門,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現階段與聯通合作,好處是可以增加小米的知名度;缺點是小米自己網絡渠道的銷量尚不能保證的情況下,能否有這麼多產品可以供給運營商平台。不過隻要有利的事情,倒不妨一試。

2011年12月20日,小米與中國聯通聯合召開發布會,宣布推出聯通定製合約機,並簽訂全年過百萬的供貨框架協議。

說到小米與聯通的合作,倒是有一個小插曲要先說一下。國內手機廠家都在想盡辦法與運營商合作,因為一旦合作達成,至少幾十萬的銷量就有了保障。而小米卻是篤定了要走互聯網銷售的模式,不僅沒有門店,甚至都沒有線下的銷售渠道。所以小米根本沒有想過要與運營商合作。

這次聯通版小米手機的資費政策要求用戶預存2699元話費,如果按兩年合約,零元購機最低套餐為186元套餐,選擇3年合約則最低選擇126元套餐享受零元購機。相比於iPhone預存5888元、每月286元的套餐,這個價格顯得非常有競爭力。而這個價格又比其他國產手機品牌的合約機價格略高,讓消費者從心裏覺得小米的產品比其他國產品牌更好,這個定位倒是非常成功的。

攜手聯通之後,用戶可以在全國各地3500個聯通營業廳以及1000多個社會渠道授權店購買小米手機,而這授權店中還包括蘇寧電器賣場。小米本無心做線下銷售,這次倒是借聯通的力迅速做起了一個銷售網絡。不過這也對小米的售後服務提高了要求,為此小米宣布與愛施德(國內最大移動通訊代理商之一)合作,建立覆蓋全國28個省市的售後網點,解決銷售提升之後的相關售後服務問題。

小米與聯通的合作非常成功,2012年小米共售出聯通定製合約版手機137萬部,占小米總銷量的19%。這個銷量對小米是舉足輕重,對中國聯通也很重要,因為聯通2012年3G用戶數發展目標9000萬。而合約機無疑是快速實現這一目標的有利途徑。

雙方合作效果好,但是合作之中也不無矛盾。比如一開始小米認為聯通插件影響小米性能,拒絕安裝運營商自注冊係統插件,實際上是為了防止自己的銷量、價格、渠道信息泄露。後來雙方協商同意安裝聯通插件了,但是小米又不斷出現斷貨和缺貨問題。而聯通一直認為小米在渠道支持以及宣傳推廣方麵不利,拿著聯通大比例的補貼卻不跟隨運營商去做營銷活動,以至於小米合約機的銷售潛力沒有被安全挖掘出來。

話雖如此,但雙方還是保持了一貫的合作。雖然小米2推出的時候,紅米推出的時候,一直有傳言兩家企業將分道揚鑣,但最終的結果還是“合則兩利”,最終都選擇了繼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