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優先選擇鍵盤樂器的原因
很多專家認為,根據孩子的生理特征和認知特點而言,孩子應該優先選擇鍵盤樂器,比如鋼琴、電子琴等,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鍵盤樂器音準固定,有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音準辨別力,而弦樂器音準則很難掌握,它要求弦調得準、手指按的位置也要正確,這兩點對孩子來說非常困難。
★學習鋼琴或電子琴是雙目、雙手的操作,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協調能力,可以開發兩側大腦的功能,特別是右腦。
★不論選擇什麼樂器,最初都要注重視唱練耳,因為學習音樂不隻是為了學會演奏、演唱,而是要學會欣賞演奏和演唱。視唱練耳的最好工具就是鋼琴等鍵盤樂器。
以上這些是為那些想讓孩子學習樂器的父母提供的參考,當然,如果你並沒有打算培養出一個音樂專才的話,那麼更要適時地讓孩子知道,你讓孩子彈琴並不是想讓孩子成為一個音樂家,而是想讓孩子懂得用音樂的眼睛來看世界。這樣,孩子就能在輕鬆的條件下愉快地學習樂器了。
怎樣教孩子唱歌
父母箴言
教孩子唱一首歌時,要先告訴孩子歌曲的名稱和主要的內容,引導孩子安靜地聽歌曲。在有感情的、生動的示範唱中,使孩子對歌曲有完美的印象,並引起孩子學習新歌曲的願望。當然,自己不要跑調。
孩子喜歡唱歌,父母也喜歡孩子唱歌。所以,教孩子唱歌是父母的一項愉快的工作。那麼父母怎樣教孩子唱歌呢?
1.向孩子介紹歌曲
首先先對這首歌做一下簡單的介紹,接著就可以領孩子讀一兩遍歌詞,幫助他理解歌曲的內容。然後讓孩子跟著學唱,多段體的歌曲可以分段教曲,較難的樂句可以摘句教唱。
2.注意細節
教孩子唱時,要注意發揚孩子的優點,隨時糾正孩子唱歌中存在的缺點。如唱歌姿勢要正確,曲調要唱準,咬字吐字要清楚,聲音要好聽。在發聲自然、輕柔的基礎上,逐步教唱不同性質的歌曲(如安靜、親切的抒情歌曲,輕快優美的舞曲,節奏鮮明的進行曲)。
3.給孩子唱的機會
教會一首歌後,最好能經常讓孩子唱一唱,父母假如能用口琴等小樂器伴奏,不但能使孩子唱準曲調和跟上節拍,還能提高演唱興趣。無論在教唱和練習時,都應及時運用表揚和鼓勵的方法,對唱得好的地方加以鼓勵,對不足之處提出要求和指導,這樣能提高孩子的唱歌水平,調動演唱的積極性,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4.創設情景教唱歌
以“娃娃家”遊戲的形式,孩子做“媽媽”“爸爸”,讓孩子邊抱著娃娃哄“寶寶”睡覺,邊學唱搖籃曲。可啟發孩子想想說說,媽媽抱著寶寶哄寶寶睡覺心裏是怎麼想的,該怎樣唱搖籃曲。接著問:“寶寶快睡著了,媽媽唱歌的聲音會是怎樣的呢?”讓孩子置身於情景中,很快就能掌握唱搖籃曲的方法,知道唱搖籃曲要親切、溫柔,隨著樂曲情緒的變化逐漸地變輕、變慢。媽媽要以“外婆”口吻稱讚孩子,“真能幹,一邊哄寶寶,一邊唱歌,真是個好媽媽”,使孩子嚐到成功的愉悅。
5.玩唱歌接龍的遊戲
開始就告訴孩子遊戲的方法,先完整地唱一二遍,讓孩子對所學的歌曲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再逐句教孩子唱,當孩子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詞內容後,爸爸媽媽就來做唱歌接龍的遊戲,一人唱一句,直到唱完,這樣就能使孩子在學唱時注意力集中,積極地記憶歌曲的旋律和歌詞。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教孩子唱歌時,往往自己愛唱什麼歌就教孩子唱什麼歌,並讓孩子表演成人歌曲。孩子對成人歌曲的內容不理解,就亂唱一氣。有些孩子還常常唱愛情歌曲,教孩子唱這樣的歌既不美又缺乏教育意義。
在教孩子唱歌時,父母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唱歌的內容要有教育意義
因為歌曲的教育意義不單局限於思想品德方麵,還有廣義上的教育意義。通過唱歌能使孩子心情愉快,有利於形成他們樂觀開朗的性格。
歌曲要有一定的藝術性。
2.歌曲的藝術形象要鮮明
孩子唱的歌曲藝術形象要鮮明,具有感染力,旋律與感情和歌詞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情感要一致,曲調要優美動聽,詞曲要結合好,唱起來上口。這樣才有利於提高孩子的音樂感覺力及唱歌表現力。培養孩子熱愛音樂的情感。
3.歌曲要適合孩子的特點
歌曲的教育意義再大,藝術水平再高,如果孩子不理解,唱歌能力達不到,歌曲就發揮不了作用,還會損害孩子的健康。另外,現在錄音磁帶多,許多不適合孩子的歌曲,常在孩子口中唱出。這種情況應引起重視,應嚴格防止孩子練成人歌曲,以免損害孩子的嗓音。
培養孩子的音樂欣賞能力
父母箴言
在培養孩子音樂欣賞能力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對同一作品多聽多想,反複欣賞,加深印象。還可向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啟發他在欣賞過程中深化感受,豐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