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樣做的父母違反了我所謂的“不脆的土豆片法”。孩子顯然喜歡吃新鮮的土豆片,不喜歡已經不脆的。但如果隻有不脆的土豆片,不吃就什麼也沒有,他也會選擇不脆的土豆片。同樣,孩子喜歡引起父母正麵的注意,而不是反麵的注意。但如果隻有反麵的注意,或根本不注意,那麼孩子的選擇通常是引起父母反麵的注意。對孩子來說,即使是反麵的注意也比毫不理會好。
結果,許多父母教給孩子的恰恰是他們所不想教的。他們對孩子好的行為沒有獎勵,其實是將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為抹殺了。他們對孩子不好的行為特別注意,其實是給壞行為以獎勵。
那麼,父母如何對孩子行使一套積極的教育方法呢?首先需要把感情和行為明確分開。所謂“感情”是指內心感情狀態,如愛、高興、興奮、生氣、悲傷和恐懼。感情世界是孩子自己的世界,父母對此絲毫不能影響或改變。孩子感到興奮、悲傷、恐懼、生氣時是無法控製的,他對自己的感情不能負責,因為感情是自發的。孩子的行為則完全不同。行為是外向的,看得到的,也是可以控製的。孩子生氣時無法控製自己,但可以管住自己不向別的孩子扔沙子,不打弟弟,不搶玩具。雖然父母無法影響孩子的感情,但對孩子的行為卻可以大大地施加影響。其次,對孩子的管教必須都是“看得到的”行為,這一點很重要。舉例而言,父母常常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不負責任”,這樣就太過籠統模糊,不利於我們對孩子作出要求,對於“他做事不負責任”,其實就是“他的玩具、衣服屋亂放”。
當孩子最初開始學習用新的和令人滿意的方式做事時,每次做到了都能得到父母的積極回應,這一點很重要。而當他學會了新的行為,並且開始理智地正常地去做時,父母就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遊戲,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當孩子的行為是父母所讚許的並因此而得到獎勵時,父母並不僅僅是在鼓勵孩子繼續這樣的行為,對父母來說也在不知不覺之中學習全神貫注地觀察自己的孩子,發現自己孩子的進步。本書的重點也正在於如何培養與建立好的品行,如同在第三部分所述的那樣“為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
威廉醫生和瑪莎不僅是八個孩子的父母,而且也是兒童養育問題的專家,在本書的第一部分中他們從孩子出生起,從如何培養良好的品行入手,描述了關於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理解孩子的成長曆程、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等方麵的事例,同時也為父母們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本書的第二部分重點討論了如何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在此作者對孩子通常出現的不好行為以及父母的養育對策進行了描述,為我們帶來了值得嚐試的建議。
從做老師、做父母一路走來,我的工作每天每時都在麵對著這個或那個孩子,每個孩子都以他的方式在展示他自己,無論是你接納的還是你拒絕的,他們都是那個表達著他們自己的孩子。並且,從他們活潑的生命力量中,我清楚地知道那是走向未來的能量,今天成年人的陪伴與關注、耐心與支持、包容與鼓勵,是為了孩子未來的海闊天空。
高嵐博士
華南師範大學兒童發展與教育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