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為孩子確定規則
你必須為孩子確定規則,同時又必須創造條件使得這些規則容易遵循。孩子們需要有劃定的界限。沒有界限,小孩子們就不能茁壯成長,甚至不能生存;他們的父母也會不得安寧。去了解、學習嬰幼兒的處境,蹣跚學步的嬰兒總是精力充沛的,富有探索的精神,這是他們的任務。而對環境進行控製是父母的任務,這包括兩個方麵:限定合理的範圍以及提供環境,也就是說在家裏營造一個環境,使得孩子們容易遵守大人給他們劃定的限製。要管教一個滿地亂跑的幼兒,劃定界限這一部分的任務就是要對快要惹上麻煩的、冒險探索的孩子說“不”;而提供環境這一部分的任務是為孩子安排一個不會發生危險的家庭環境,讓身心都閑不下來的小家夥們有一個玩耍和學習的安全場所。
5.期待孩子服從管教
孩子是否聽你的話取決於你的態度,你指望他順從你,他就會做到這一點;如果你放任他,他也就不容易聽你的話。當我們問起那些聽話的孩子的父母為什麼他們的子女會服從管教時,他們都回答說:“因為我們期望他們聽話。”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可是許多父母都忽略了養育的這個基本道理。他們太忙了,他們的孩子“太任性”,他們這麼找借口:“這隻不過是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
在孩子們出生後的最初幾年裏,如果你不告訴他們,他們壓根兒就不明白什麼行為是可接受的、什麼行為是不可接受的。
一天晚上,在一個小朋友們喜歡去的餐館裏,我們觀察到兩個家庭用截然不同的辦法來處理同樣的養育問題。一個家庭2歲半的小女孩在座位的隔板上爬來爬去,一直不停,直到打攪了鄰座的顧客。父母輕聲地阻止她:“別這樣!”但這並不能讓爬個不停的小女孩停下來。顯然,這個小女孩一點也不懂得這樣爬來爬去是讓人不可接受的,她得到的信息是:“我們希望你別再爬來爬去。但是你一定要爬,那是你的事,我們可不管。”另一個2歲半的男孩卻得到了根本不同的信息,做出了不同的行為。這個家庭的父親讓孩子坐到他的身邊,時不時與孩子交談幾句,始終讓他參與到全家的談話中去。當這個小男孩開始爬來爬去的時候,他父親馬上就製止他,溫和地把他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通過積極地引開孩子的注意力,並且既尊重孩子又對他加以限製,這個父親向孩子傳遞了信息,讓孩子知道大人希望他能夠克製自己,不要爬來爬去,因為那樣做會影響鄰座的顧客。小男孩子得到的信息是:任何翻越隔板、爬過座位的做法都是不允許的,他把這個經曆留存在了他的記憶當中,等下次他們再去餐館時會回想起來,到時候他大概很少再會去爬過座位。
第二個家庭的父親是否表現出了對孩子行為的控製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他的控製是理性的。如果把你的意誌強加給孩子,期望他服從你的管教,而損害了親子關係的話,那麼你就是濫用了對孩子的控製。如果你堅持要孩子對你順從,並且幫助孩子管好自己、控製自己,那麼你就是在用一種良好的方式管教孩子,能夠幫助孩子培養起內在的控製力。請你記住,孩子們需要有所限製,以免感到失去控製,而且他們也希望父母能夠固守這些限製。他們會不斷地試探這些限製的底線,看看你是否會毫不動搖地堅持。假如你放棄了限製的底線,孩子就會感到焦慮不安,覺得沒有一個人能夠強有力地控製他。對於孩子來說,他會為此提心吊膽。
在下麵的章節中,我們將教你如何在孩子身上培養一種合作的態度,使他願意對你順從。此外,我們還將告訴你一些能夠引起孩子注意力的竅門,以及如何讓孩子的注意力保持足夠長的時間,以使孩子能夠理解你的想法。孩子隻有在懂得了你對他說的話之後,才能照著你的話去做。為了使你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好相處的人,你必須設想他應該具有什麼樣的行為,然後幫助他去遵守這些行為。長大之後,孩子會為此而感謝你。
6.用榜樣來養育孩子
你應該樹立讓孩子效仿的榜樣。成長中的孩子的頭腦就像一塊海綿,吸收人生的各種經曆;它還像一架攝像機,捕捉著他聽到和看到的一切,把所有的圖像存儲到腦海中為日後所用。這些存儲起來的圖像,尤其是被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頻繁地重複的圖像,就構成了孩子的個性——孩子的自我的一部分。因此,作為家長,你的任務之一就是提供良好的素材讓孩子去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