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擔心你作出的回應是否正確。如果你的寶寶是餓了,你卻不去喂他,而是抱著他、哼著搖籃曲想要讓他安靜下來的話,他會不停地咬自己的小手或者尋找你的乳房,從而讓你知道他是要你喂他。通過反複的實踐,你和你的寶寶最終能夠形成正確的暗示和回應。你的寶寶能夠學會對各種特定的要求發出特定的暗示,而你也將學會讀懂寶寶用來表示各種特定要求的肢體語言。你將越來越能夠自然地憑直覺就作出回應,有些母親很容易做到這一點;而另一些母親可能需要克服對被寶寶所控製和被寶寶牽著鼻子走的擔憂。在你剛開始為人父母後不久,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建議:“讓孩子去哭。”意思是孩子哭了你不必去管他。你可千萬別這麼做!孩子啼哭是他的語言——你應該傾聽它。寶寶的啼哭絕不是無意義的,它保證了寶寶對食物、懷抱、休憩和社會交流的要求能夠得到滿足。他的啼哭還起到了讓媽媽形成母愛技巧的作用。對孩子的啼哭作出回應是你教會孩子信任你的第一步,是對孩子管教中的重要一課。
對孩子啼哭作出回應,並不意味著你作出的回應一定會讓孩子停止哭鬧,隻有寶寶自己才能夠做到這一點,你的任務是要幫助他,讓他能夠停下來不哭。有時候你的寶寶會一直不停地哭下去,這是因為盡管你抱了他、喂了他東西吃,但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這時,你就需要仔細探究。雖然你作出回應後他還是在哭,但這與你根本不理他是有區別的。你要抱著他,不停地輕輕搖晃,或者出去走一走,做一切可以給他以幫助的事情。隻要始終想辦法給孩子以幫助,你總能夠學會作出正確的回應。你要盡可能多地把孩子抱在懷裏,這會有助於他減少啼哭,當他真的哭起來的時候能讓他感到安慰。總之,啼哭是寶寶最原始的交流手段,一定要注意傾聽。
在寶寶出生4~6個月後,你對寶寶的哭鬧所作出的回應會本能地變得越來越不及時。寶寶漸漸地學會了等那麼一會兒,並且學會了期待你去抱他。他之所以能夠這麼做,是因為他已經學會了信賴你,而且已經熟悉了你對他作出回應時他所得到的良好感覺。你手頭可能正在做一件事,做到一半的時候你的寶寶醒了,或者他感到累了而哭了起來。這時你不必馬上過去照料他,你可以對他說:“媽媽在這兒。”這麼做足以讓寶寶感到心理滿足1~2分鍾。寶寶發展出了等待的能力,因為他知道你總會趕過去照料他,而你則學會了判斷他是不是十分急迫地想要你趕去照料他。
教會寶寶好好地哭 對寶寶的啼哭作出回應並不僅僅是有利於寶寶或有利於父母,還有助於發展他們之間的關係。有些寶寶哭起來很刺耳,這會疏遠他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刺耳的哭聲會讓人精神緊張、激起人的怒火,降低了父母與嬰兒在一起時所感受到的愉悅。孩子一哭就馬上作出回應,這會有助於使刺耳的哭聲變得柔和一些。寶寶最初的嬰啼是不會很讓人惱怒的;相反,初期的啼哭從性質上來說能夠打動母親的同情心,激發父母作出照料孩子、給孩子以撫慰的回應。這就是寶寶啼哭所具有的促進親情的一麵。我們注意到,那些早期的啼哭得到了照料的寶寶學會了哭得“好”一些——他們的哭聲比較柔和,不會那麼惱人。媽媽們把這樣的哭聲稱為“溫柔的啼哭”。然而,啼哭沒有很快得到照料的嬰兒會變得越來越生氣,因此會開始以更惱人的方式來哭鬧。隨著這些孩子學會哭得越來越大聲,媽媽和寶寶之間就有了距離。媽媽如果聽從任由孩子去哭鬧的建議,她們很快就會開始給寶寶貼上負麵的標簽,比如“難帶的孩子”或者“煩人的孩子”。由於這些孩子啼哭沒有得到回應,他們就很少利用啼哭來促進親情,而是越來越多地用讓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刺耳哭聲來哭鬧。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這種關係使孩子的管教很有可能發生困難,因為母親和嬰兒之間缺乏很好的交流。
2.給寶寶哺乳
給孩子哺乳與管教孩子之間有著特殊的聯係。要使寶寶表現出父母所期待的行為,你就必須了解自己的孩子,給孩子哺乳讓你能夠逐漸地了解你的寶寶,並且對他的需求作出回應,幫助他樹立自信。
哺乳為管教帶來的好處 哺乳是身體閱讀的一種練習。給寶寶哺乳的一個重要方麵是要學著去讀懂寶寶發出的吃奶信號,而不是看著鍾點去哺乳。你學著去讀懂他的身體語言,從而讓你能夠知道什麼時候他是想要吃了,什麼時候他已經吃飽了,什麼時候他隻是要你抱他、給他撫慰。一位經驗豐富的母親曾經告訴我們:“看著他靠在我胸前的各種舉動,我就可以知道他的情緒。”寶寶發出的信號表達了他是想要吃還是要求撫慰,你要有針對性地作出回應,給他以照料。經過數百次這樣的表示——回應練習之後,你的回應就會變得十分自然。一開始你要費神來思考的問題(比如,他是餓了,是休息得不夠,還是不舒服?我不知道他到底要什麼。),最終都會變成直覺的反應。這樣,在具有需求的小家夥和來滿足這些需求的大人之間形成了源源不斷的交流,你就達到了與寶寶的和諧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