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回應是嬰兒自我意識建立的關鍵 嬰兒發出一個信號,例如,哭鬧著要吃奶或者要求得到安慰,媽媽立刻作出了回應,而且媽媽的回應是和往常相一致的。隨著這樣的信號——回應模式在第一年中數千次地重複,寶寶明白了他發出信號是有意義的:“有人在聽著我,因此我是有價值的。”這樣,一種強烈的自我意識就形成了。
當然,你不可能一直做到對寶寶的要求立刻就作出回應,而且對寶寶的回應也不可能每次都是一致的。但是,占主導地位的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寶寶會識別出父母的主要養育風格,並且對此形成印象。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學會處理那些有利於他健康成長的挫折對他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樣的挫折將教會她如何去調整自己以適應變化。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是你要與他在一起,讓他知道你隨時準備幫助他,有了這樣的信息,寶寶就會建立起他的自我意識。
依附性養育培育了自信心的建立,這能夠給高需求寶寶帶來特別的好處。由於高需求的寶寶們有著各種強烈的需要,因此他們得到消極回應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如果依附性養育在與寶寶連結緊密的父母和高需求寶寶之間產生出了相互敏感,那麼寶寶就能學會用一種滿意的眼光來看待自己。
在養育中能得到充分的回應,與父母關係親密的寶寶知道自己應該有什麼樣的期待。他感到自己掌握著周圍環境的控製權。與之相反,與父母關係疏遠的寶寶會感到困惑。如果他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他的信號得不到回應,他就有可能感到那些信號根本就不值得發出。這就讓他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沒有價值。我受著別人的擺布,我做什麼都不能讓他們動心。”
西爾斯經典語錄
作為孩子的管教者,你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培養孩子積極的、正麵的自我形象,促使這樣的自我形象不斷地成長壯大,從而使孩子有能力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障礙,同時能夠享受生活的快樂。
在整個生命曆程中,你的孩子將麵臨許多積極的影響(建設者)以及許多消極的影響(破壞者)。你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去接受建設者的積極影響,克服破壞者的幹擾。
由於在最初的兩年裏大腦發育十分迅速,所以我們十分強調早期照料的重要性。正是在這個時期孩子形成了聯想模式——即事物作用方式的心理模型。正在成長中的頭腦就好比是一個存放文檔的抽屜,在每一份文檔中都有著一幅關於某個信號與對應的期望回應相關聯的心理圖像。在進行了一次交流之後,頭腦就把交流中發生的一切存儲成為一幅心理圖像。舉例來說,寶寶舉起了他的雙臂,大人對他作出回應、把他抱了起來。多次的重複加深了嬰兒頭腦中的這些模式,最終,情緒(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就與這些模式關聯起來了。一個裝滿了各種大體上是積極的情感和心理圖像的文檔抽屜使孩子產生了“情況良好”的自我感覺,幸福感就會成為寶寶自我意識的一部分。
對於那些習慣於從依附性養育中得到幸福感的嬰兒來說,在他們以後的生活中會努力地保持這種感覺。由於他們在感覺愉快、自信方麵有了許多實際的體驗,因此即使有了短暫的中斷,過後他們仍然能夠重新找回這種良好感覺。這些心裏感到安全、踏實的人能夠比較好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因為在幸福感受到損害之後,他們的心裏有著把它重新修複起來的強烈願望,幸福感已經成為他們自我意識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也許會遭受到嚴重的失敗,但他們總是能擺脫挫敗,又重新站起來。對於那些存在著生理缺陷或者生來就天分比較差的孩子來說,上述的這個道理是特別適用的。那些沒有早期幸福感的孩子會努力地掙紮著去尋找這種幸福感,但是由於他們不知道幸福是怎樣的感覺,因此他們並不能確定要尋找的到底是什麼。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在幼年時期受到了依附性養育的寶寶,盡管由於家庭問題而經曆了動蕩的童年時代,但依然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隨時開始建立親密關係 你也許會有這樣的疑問:“但是,如果我沒有完全地實行那些依附性養育方式的話,那會有什麼結果呢?”不必對自己太苛求。嬰兒是有彈性的,而且在任何時候開始樹立孩子的自我形象都不算晚。依附性養育把組成自尊的各個部分牢固地凝聚在一起,同樣也能夠修複這些組成部分。話雖如此,越早開始進行依附性養育的話,它就能夠進行得越順利,它的凝聚作用就越強。
2.增強你自己的自信心
養育孩子具有治療作用。在照顧你的孩子的過程中,你常常在醫治著自己。我們在兒科實踐中遇到的一位高需求寶寶的媽媽曾經宣稱:“我的寶寶讓我發揮了身上最好的優點,也暴露了我身上最糟糕的缺點。”如果你過去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你對孩子的養育,那麼你應該尋求心理幫助,勇敢地去麵對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