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成書麵的形式。對孩子的提醒難免會變成嘮叨,特別是對於那些十歲剛出頭的孩子,他們會覺得你一遍又一遍的告誡簡直是把他們置於了被奴役的境地。其實你不用說一個字就可以與他們交流。你可以用一個便箋本和鉛筆來與孩子交談,給孩子留下幽默的便條,然後就可以到一邊歇著去,看著孩子照你的話去做。
用話語讓孩子平靜下來。孩子叫喊得越大聲,你就要回答得越輕柔。你應該讓孩子自由地發表他的意見,同時又要不時地插上幾句:“我明白。”或者“我能幫你嗎?”有時候,隻要旁邊有一個體貼的傾聽者,就能讓孩子的怒氣平息下來。如果你和他一般見識,那麼你就要麵對雙倍的怒氣。在他麵前,你應該具有成年人的表現。
安撫孩子的情緒。在你向孩子發出指令之前,你應該恢複孩子情緒上的平靜,否則的話你隻會浪費時間。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他是什麼都聽不進去的。
重複你對孩子說的話。初學走路的孩子需要你反複地對他說上一千遍。兩歲以下的孩子很難將你對他的指導轉化為他自己內在的稟性。大多數3歲的孩子開始將你對他們的指導內在化為自己的習慣,因此他們會開始聽從你提出的要求。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你就越來越不需要對他進行重複。10歲出頭的孩子會把你的重複看做是嘮叨。
讓孩子有完整的思考。別對孩子這麼說:“不要把你的東西堆得亂七八糟。”可以試試對他說:“馬修,你想一想要把你的足球用具放到哪兒去。”讓孩子自己去完成填空,這很可能就為他開設了一門長期的課程。
采用朗朗上口的規則。比如,“如果你去打人,那就罰坐板凳。”應該讓孩子重複這些規則。為孩子提供另一種開心的選擇。比如,“你不能自己到公園去,但是你可以到鄰居家的院子裏去玩一玩。”
鼓勵孩子用話語代替用身體來進行表達。“你應該用話語來告訴媽媽你不開心。”
預先作出提醒。“我們就要走了,跟玩具們說再見,跟姑娘們說再見……”
讓不愛說話的孩子打開話匣子。在與不愛說話的孩子交談時,小心選擇詞句能夠讓他向你敞開他的心扉。你應該始終圍繞孩子會感到興奮的話題,問他一些答案不單單隻是“是”或“否”的問題。談話始終要具體、明確。不要這麼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好嗎?”可以試一試問他:“你今天做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麼?”
采用“當你……的時候,我感到……,因為……”的說法。比如對孩子說:“當你在商店裏從媽咪身邊跑開的時候,我感到很擔心,因為我擔心你會走丟了。”
結束與孩子的討論。如果一件事確實不能再討論下去時,那就應該明白地告訴孩子:“對不起,在這件事上我不會改變主意。”這麼做能使你自己和孩子都不至於心力交瘁。“我是認真的”,這種語氣應當留在你真的想結束討論的時候使用。
你可以做這麼一個對孩子進行表揚的練習,記錄下在過去的二十四小時中,你表揚了孩子多少次以及批評了孩子多少次。我們把這兩種做法分別稱為鼓勵和羞辱。如果你對孩子的鼓勵在數量上不是遠遠地超過對他的羞辱,那麼你就是在向著一個錯誤的方向塑造孩子的行為。
真誠地表揚孩子 對於孩子做出的一般行為和理所當然的行為,如果你都毫不吝惜地加以表揚的話,那麼表揚就會失去它的效力。然而,當棒球比賽中經常被擊殺出局的孩子終於擊中了球的時候,那就值得表揚。對於理所當然的行為,你隻要加以肯定就行了,不要過多地進行表揚。
這裏所謂的“肯定”,指的是平靜地對孩子表示讚賞,它能夠培養孩子為了給自己帶來樂趣而完成各項任務,不是為了獲得別人的稱讚而去做事。不要對孩子做出虛情假意的恭維,孩子是會看穿的,他們甚至還會開始對你真誠的讚揚產生懷疑。例如,在你稱讚孩子之前,可以試著讀一下孩子的身體語言,看看他是否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值得表揚。如果他熱切地走到你的身邊,說:“爸爸,看看我在學校畫的畫。”那麼你就應該去表揚這個孩子,和他一起分享他的興奮之情。如果他把他畫的畫從書包裏拿出來,隨手扔在廚房的桌子上,那麼對他進行表揚就是不合適的。
不要懷著隱藏的動機去稱讚孩子 比爾說過這麼一件事:“我曾經想要讓我們10多歲的孩子穿得更得體一些。有一天我對她說:‘我喜歡你的新衣服。’她馬上就看透了我的意思,認為我是在貶低她原來的那些衣服。她把我對她衣服的評論看做是想要控製她的穿著。我本來可以采取更好的做法,提出更明確的意見、更以她為中心來看問題。要是瑪莎的話,大概就會這麼對她說:‘那件長襯衫讓你看起來真優雅’或者‘要穿上檔次的外套——你會顯得就像快要成為一個大學生了。’作為她的父親,我本應該這麼說:‘你看起來真漂亮,親愛的。’或者幹脆什麼都不要說,隻給她一個讚許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