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傷害了另一個孩子 你注意到一個孩子為了得到一件玩具而打了(或推了、踢了)另一個孩子。你應該告訴孩子采用另一種辦法來得到這件玩具,並且要做給他看。“我們不能打人。如果你想要得到那個玩具,應該等到別的小朋友玩好了之後,或者告訴媽媽,我會定好時間讓你們輪流玩。我要從你那兒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我是不會打你的,我會好好地向你提出請求。”如果打人的孩子不與你合作,應該要求挨打的孩子這麼說:“我不再與你一起玩了,除非你向我道歉並且停止打人。”2歲大的孩子還不能說出所有的這些詞句,但他們懂得這些話的意思,因此你可以替他們說出這些話,讓打人的孩子去承受自己行為的後果。
將侵害別人的孩子暫時罰出場外“咬人會傷著別人,傷害別人是錯誤的。你來坐在我的旁邊。”一般到了2歲的時候,孩子就能夠在侵害別人和由此帶來的後果之間建立起聯係。你應該鼓勵孩子說“對不起”。如果他打別人時一點兒也不生氣,那麼他很可能本來是想要親吻或擁抱別人。
為孩子做出不侵害別人的榜樣 生活在好鬥環境中的孩子會變得具有攻擊性。你是怎樣來表達失望情緒的?你又如何處理各種各樣的衝突、向別人傳達你的觀點?好鬥的行為具有傳染性,學步期的寶寶和年幼的孩童會從年長的兄弟姐妹那裏學會好鬥的行為。如果年紀幼小的孩子看到大人之間毆打,那麼他們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毆打別人是你對待別人的方式。你應該要求年長的孩子起到榜樣帶頭作用,向他們指出他們是小寶寶們的榜樣,並且告訴他們要淨化自己的行為,既為了他們自己,也為了比他們年紀小的孩子們。
搶奪別人的東西是學步期的孩子以及學齡前兒童中常見的侵害性行為。(請注意,你不要從孩子的小手中把東西奪過來,從而在無意中給孩子做出了搶奪東西的榜樣。)要平靜地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他不能拿那件被他搶過去的東西,並且要求他把搶到手的東西還給別的孩子或者交給你。你可以用另一個東西來交換他交出來的東西。如果你的孩子即將損害某個珍貴的東西,或者很可能會用某件東西傷害到他自己時,那你就應該采用嚴肅的口氣和身體語言來告訴他你希望他立刻放下那件東西。
避免引發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在一次生日聚會上,一位母親向一群男孩發起了一場狩獵搜索活動——在她家裏的所有地方進行搜尋。為了調動狂熱的情緒,她還提供了一份優勝者的獎品。你可以想象到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不僅屋子裏被搞得亂七八糟,孩子們也受到了傷害。他們相互打鬥,推撞,把屋子翻了個底朝天,想要找出隱藏著的珍寶。結果他們的皮膚被傷著了,他們的感情也受到了傷害。這個故事給我們的教訓是:一定要避免導致孩子做出糟糕行為的局麵發生。
使頑劣的性格柔順起來 對用力敲打玩具、猛擊洋娃娃、踢打小貓、捶打牆壁的孩子,你要多加照管。盡管孩子做出這樣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這些行為也可能是心理緊張和憤怒的紅色警示信號。做出這樣行為的孩子很可能以這樣的方式來對待別人。你除了要深入探究問題的根源之外,還應該鼓勵孩子玩比較溫和的遊戲:“要擁抱小熊。”“要輕輕地愛撫小貓。”“要用心去愛洋娃娃。”
給予獎勵 3歲以上的孩子會對獎勵作出很好的回應,比如你可以製作一張“沒有打人”的圖表:“每天你友好地對待小朋友的話,我們就在圖表上貼一張笑臉。如果你有了三個笑臉,我們就去吃冰淇淋。”
使孩子養成自我控製的習慣 有些衝動的孩子不用思考就會做出打人的舉動。你應該向孩子提出一些建議,讓他一出現打人的念頭就馬上想起另外一些替代行為,從而幫助3歲以上的孩子克服打人的衝動:“每當你感到自己快要打人的時候,就馬上抓過一個枕頭來重重地捶打,或者繞著院子跑上幾圈。”你可以為孩子示範如何控製自己的衝動。比如,下次你想要打人時,讓孩子看著你怎樣擺脫打人的念頭,抓著你自己的手並對它說:“聽著,我的手,你不應該打人。”他會認真聽的,尤其是他就是你想要打的人。
加以雙倍的管教 如果孩子變得常常無禮地打人,並且從根本上動搖了你的權威,那麼父母必須加以雙倍的糾正。6歲大的蒂米發起了脾氣,並且打他的媽媽。她立刻讓他坐下來,直盯著他的眼睛,讓他牢牢地記住在任何情況下他都不能打自己的雙親;打父母這種行為是不能容忍的,必須堅決地加以糾正。她讓他回自己的房間去。在這次讓他暫時罰出場外之後,媽媽和他討論了他的憤怒。在這一天的晚些時候,她把這件事告訴了丈夫,而他已經和蒂米談過此事了。爸爸進一步加強了事態的嚴重性,告訴蒂米說這種行為是不能允許的:“我不會允許你打我所愛的女人。”這個聰明的爸爸通過表達自己對於妻子的情感,將他對孩子的管教更向前推進了一步。